人間萬事--思想訓練

 |2006.06.10
2217觀看次
字級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中國的教育,一直被人詬病為「填鴨式」教育,只是死記名相,不去研究內涵、意義,所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為沒有思想飛揚的教育,搞得現在的年輕人想像力愈來愈貧乏。當前補救之道,應該施以思想訓練,要讓他們懂得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要豐富他們的想像力,要提供他們充分的學習機會,茲舉事例如下:

一、一切事要有「一二三」的層次:要告訴年輕人,做任何事不是一廂情願,不能只有一條道路;凡一切事,都應該有第一案、第二案、第三案…,經過研究以後,再來選擇那一案。

二、一切事要有「為什麼」的問號:做任何事,必須要問「為什麼」: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要做?做這件事的目的是為什麼?做了以後的結果又是如何?能思前顧後的把「為什麼」想清楚,將來發生任何問題都能成竹在胸,都有應變、解決的辦法。

三、一切事要有「怎麼樣」的結論:人不可能十項全能,當然不是每一件事都能全部了解,所以要旁徵博引,尤其要徵求別人的看法,聽取別人的意見,參考別人對這件事的想法、建議,所謂「集思廣益」,結合多人的智慧,不但能使事情做得圓滿,自己也能從中學習、獲益。

四、一切事要有「過去因」的了解:做一件事情之前,能先了解來龍去脈,懂得前因後果,明白各種因緣關係,才能全盤掌握,而不致狀況百出。

五、一切事要有「未來果」的預知:做任何事,要先預測結果,就如農夫春天播種,也會盤算秋天能有多少收成。預測未來果,不僅是評估成效合不合乎成本,更要想到合不合法,也就是要有因果觀念,不能只知道做,不知道結果,沒有因果觀念,例如一些貪贓枉法之輩,就是因為沒有想到結果,作奸犯科的結果就是鎯鐺下獄。

六、一切事要有「分析說」的理解:任何一件事,未必全好,也不必然全壞,所以要把利弊得失分析清楚,才能去蕪存菁、汰沙留金。

七、一切事要有「綜合講」的統籌:做一件事,難免千頭萬緒,所以要有綜合、統籌的能力,如此才能把各分支機構、各相關單位緊密連繫、配合,也才不致亂無章法。

綜上所述,所謂思想訓練,就是凡做一件事,從制訂方案、計畫開始,就要想到接下來一連串進行的步驟、程序,以及該具備的條件,例如經費的籌措,各種因緣的培養、各相關單位的接洽連繫,以及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包括利弊得失的評估等,一切都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以後才能進行。因此,思想的啟發,並非只從書本上的知識、學問就能獲得,更要從實務經驗中磨練、累積,尤其要懂得處處用心,如此日久自然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