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中國著名歷史畫作「清明上河圖」真跡可能在廣東省?一名自稱是宋代大臣後人的廣東居民,近日公開了這幅「真跡」,這起事件已引起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關注。
透過放大鏡觀看,圖中人物栩栩如生,神態各異;令人讚歎的是,圖中人物的頭部大多只有綠豆粒大小,但眉毛、鼻子、嘴巴和神態卻都很逼真,活靈活現。
自稱是北宋大臣梁濤第32世孫的梁先生說,「清明上河圖」為手卷,畫於白竹紙上,首有張擇端的寶印,尾有跋文,另有宋太祖、英宗、徽宗以及明代宣德皇帝的印璽,元代書畫家趙孟頫的題字鈐印。
這幅畫右側卷首有五個飄逸的篆體大字「清明上河圖」,右側是「翰林學士趙孟頫題」行書。
畫的上下左右還印著各種字體的紅色印章,「清明上河圖」這五個字是宋徽宗親筆題寫,上面還有個龍形的印章。
在「明」字的下端,有一個拉馬車飛奔的印章,「那是張擇端的『張』字,這是「張字馬車」長方印。
據說,這是證明畫作為「真跡」的重要證據,因為北宋畫家不太喜歡寫上自己的全名,就算寫也用藝術的方式來表現,比如畫在樹根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