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外貿協會昨天指出,大陸採購台灣商品,已漸由過往的電子零組件擴展到消費性產品,「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中,十家被視為兩岸經濟協議(ECFA)弱勢產業的台灣毛巾、內衣、襪類產業,以「台灣製造」的高品質定位測試大陸高端消費市場,結果超過預期,接獲一百萬至五百萬人民幣的大宗訂單。
貿協指出,大陸採購產品項目已經由去年集中在面板、化纖等上游關鍵零組件,轉而向紡織相關產品採購,台灣傳統產業獲得與面板同樣的生產動能,顯示高品質、平價產品在新興大陸市場已經試水溫成功。
貿協上月底率領台灣紡織相關業者前往東莞舉辦台灣名品會,織襪、內衣等被視為ECFA易受衝擊的產品項目,卻在東莞獲得大陸買主大量採購,顯示高品質定位的台灣製造產品,在大陸高端消費市場相當有競爭力。
貿協舉例,經營女性塑身內衣的二十一世紀奈米科技,以主打使用負離子功能的台灣機能性布料為號召,在東莞接獲大量訂單,貿協指出,預期後續訂單高達五百萬人民幣(約合新台幣二千三百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