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傳奇 搖滾國樂

郭士榛 圖/采風樂坊提供 |2010.05.09
400觀看次
字級

今天晚間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奏廳,采風樂坊藝術總監黃正銘,將舉行「百年胡琴│黃正銘從藝二十五年胡琴獨奏會」,票價從五百元、一千二百元,到二千元,在台灣國樂獨奏會,算是開出了天價,可是這場獨奏會,卻是賣得嚇嚇叫,開出長紅票房。

找到核心價值 發展文創

將國樂發展視為「產業」推廣的黃正銘說:「我已是多代學生的老師,若我的音樂會票價只賣二百元,那麼多學生情何以堪,他們又為何要找我學胡琴。就像獨奏會,若沒有人願花二千元來聽,國樂存在有什麼價值,應該是很多人願花二千元來聽黃正銘獨奏會,那我就可以告訴學生,我們產品夠好,是可以賣出去的。」

黃正銘強調,其實觀眾真想看的節目,就算二萬元,也會想辦法買到,不想看時,縱使賣二百元,也不願進劇場觀賞,因此票價高低不是問題。

他真的是以產業角度來看待國樂的演出、推廣,多年來教學價錢已抬高至三千元。黃正銘笑著表示,提高學費是為提高器樂價值,每年學胡琴畢業的學生太多了,若黃正銘都還在市場教學,學生便無法生存;所以過去一些既有的表演場,他都釋放給學生演出。

懷抱著有容乃大心胸的黃正銘表示,表演藝術想發展成產業,必需思考其競爭核心技術、核心價值是什麼,去做別人沒有做過的,就有可能會成功,黃正銘以他製作經驗領悟,都是由錯誤中學習,找到成功步驟,像是采風製作《十面埋伏》時,他內心忐忑不安,因為沒人做過,害怕會不會成功,最後受到觀眾肯定,再做《西遊記》,因有經驗就有十足把握會成功,黃正銘表示,這個經驗是別人無法取代的,也就是說可以發展成其獨特性,找到自己亮點取得成功,采風因《十面埋伏》、《西遊記》,再創作《東方傳奇搖滾國樂》這樣的作品,就是由自己的核心優勢出發,逐漸朝向表演的產業發展。

創造話題 行銷自己

歷經二十年辛苦經營,黃正銘深刻感受,要讓台灣的文創發展有聲有色,基本上要百花齊放,不論長出什麼美或醜的花,就是要先開花,然後再修正其不足,改進不好之處,當然,剛開花時需要施大肥,因此觀眾掌聲或政府扶植的力道一定要強,因為表演藝術本就沒有成為產業的能力,所以台灣表演藝術要發展文創,首先要有龐大資金,及很多的不可替代性。

黃正銘也強調,表演藝術要談產業就要談效益,因為每一個節目製作都要花很多成本,當然就要產生量化的效益,偏偏藝術的表演是虛擬的商品,尚未看之前根本不知表演得好不好,因此行銷很重要,可是台灣大部分表演團隊最缺就是行銷經費和人才,黃正銘特別以「歌劇魅影」為例,舞台演出過程中會掉下一個燈,就有故事可講,可以找出很多話題讓新聞出現好幾次。黃正銘認為,這是台灣表演團體要反省學習的,必需懂得創造話題,行銷自己。

黃正銘指出,行銷產品有許多種方式,除了票房外,像捐贈、贊助廣告、節目單,也是一種行銷方式,只是台灣的市場,不足以讓表演藝術如魚得水般生存,需建構一健全市場,是政府現階段要著眼的重心。

表演藝術發展文創,最成功的是太陽馬戲團及百老匯,黃正銘指出,這兩個商品成功的特殊條件,都很有創意,更可貴的是有一組製作人,及充沛資金可運作,而百老匯更有群聚效應,除有自己表演訓練學校,培育表演人才外,全世界優秀表演歌唱家都願去應徵,產出商品當然是極品。因此,也在學校教書的黃正銘體認到,百老匯演員是在學校就己學會參與舞台表演概念及基礎訓練,可是我們的教育太強調專業與分工,在校學生沒有舞台訓練機會,都是畢業後加入表演團體,才接受舞台考驗,等於起步就比人晚了。

生活美學 內在涵養

我們無法在現代社會培養一群忠實票友,是現階段挑戰,因為生活中的娛樂太多,看電視、KTV唱歌、看電影、看棒球、籃球,甚至賭博等等都是娛樂,消費者會想花二百元看電影,卻不願走進劇場,黃正銘說:「表演藝術不該歸納在休閒產業,而是應奠基在生活美學,才有生存空間,提升感動的生活美學,可以成就自己的內在涵養。」黃正銘表示,美感訓練是潛移默化,多年來由於都是看美國電影,美國文化早就深植在我們生活中,因此,若不能將表演藝術建基在生活美學中,文化產業發展的路會很艱苦。

很高興台灣終於有了「文創法」,雖然國家發展基金會的兩百億要投入文創,仍要看政府最後執行方針,黃正銘這樣認定並表示,政府該做的事是要先把環境弄好,教育環境培育人才來源、市場環境培育出觀眾來源,因為國內觀賞環境很好,表演團隊自然會想盡辦法把產品做出來,當產質、產能足夠時,表演團體可以提升技藝,同時複製很多團,出國到更遠的地方分頭去演出,當表演藝術跨足國際後,自然能讓文化產業發展得有聲有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