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苑‧雜言》云:「與善子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每日生活在法海裡,或許是習氣使然,剛開始會有與諸上善人同聚一處之感,日子過得久了,太習慣生活的規律模式,心眼和心胸漸漸地縮小,不斷挖掘人、事、物上的疏失與過錯,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都如同大地一聲雷般的驚人轟動。
在社會,一般未學佛的人,連煩惱、習氣都感受不到,而已入佛門的我們,雖能察覺自己的漏習,清楚自己微細的心緒。但是,往往自己的壞毛病尚未改善,卻不知不覺間,注意力已轉移到他人身上,拿成佛作祖的高標準,去衡量別人,讓清淨的修道生活,布上一層灰,抹去了,又沾染上;如此,便成了慣性。
佛門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在跑香、行進間,甚至在靜坐時,除了提起正念外,還得起大悲心,憐憫一切受苦的眾生啊!
禪七間,我有一種莫名的幸福感,因為和諸上善人共修,與諸菩薩眾共參,同聚一處,如入蘭芝之室,不論有無出堂,都一樣芳香怡人,對我來說,這樣即是極樂淨土,何其珍貴,又夫復何求呢?
現今社會亂象不斷,天災人禍不歇,如同心培和尚所說的,我們能夠在此安心辦道,要感謝一切施主與護法的護持。每一刻,都是我們的成長蛻變,大眾需要佛法,社會需要佛法,而全世界更需要有法水的洗滌。大眾的成就,造就未來我們給予成就大眾之果,因為他們播下無上甚善之因,不可慢之、輕之、毀之、壞之。原來,佛道的養成,在於慈悲;道業的成就,在於發心,此即是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