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專有名詞「福田」,謂可生福德之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功德,猶如農人耕田,能有收穫,故以田為喻,則佛、僧、父母、悲苦者,即稱為福田。
許多佛典記載,佛為大福田、最勝福田,而父母為三界內之最勝福田,受恭敬的佛法僧等亦稱為敬田(恭敬福田、功德福田);受報答的父母及師長,稱為恩田(報恩福田);受憐憫的貧者及病者,稱為悲田(憐愍福田、貧窮福田)。以上三者,合稱三福田。
福田有多種,以佛及聖弟子為福田者為其根本。我國一向重敬、悲二田,多行供養惠施。依《廣弘明集》卷二十八〈啟福篇〉,道宣律師於序言道:「今論福德乃以悲敬為始,悲則能哀矜苦趣之艱辛,欲願拔濟彼等出離;敬則知佛法難遇,能信仰弘布之。」
僧人的袈裟美稱為「無相福田衣」,簡稱無相衣。因袈裟為出世之服,離有為世染諸相,為生無漏福田之道衣,故稱為無相福田衣。(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