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音樂大師》音樂之父巴哈的三個輝煌時代 文圖/高談文化.華滋出版 |2010.04.30 語音朗讀 634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曲風熱情華麗的威瑪時代1685年,巴哈(Johann Sebastina Bach 1685-1750)出生於德國的音樂世家。他的職業生涯共分為三個階段———威瑪時代、科登時代和萊比錫時代,而這也正是他創作歷程的三個分野。威瑪時代的巴哈,音樂風格洋溢著青春的熱情,絕大部分演奏效果華麗的管風琴曲,如《D大調前奏曲與賦格曲》、《A大調前奏曲與賦格曲》,都是在這時期完成或構想的。巴哈大膽的改編樂曲,喜歡將為弦樂器所寫的曲子擴大改寫成鍵盤樂器,或者兩者互換。他曾把韋瓦第的三首協奏曲改寫成大鍵琴協奏曲,使大鍵琴曲顯得更加豐富。而他也借用其他音樂家的主題來創作賦格曲,所謂的賦格曲(Fugue),就是同一首曲子中有三條以上的旋律線在運作,就像多部合唱那樣,因此曲子聽起來奔放多變,是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也最適合能同時發出各種器樂聲的管風琴演奏。《g小調賦格曲》和偉大的音樂教育名作———《管風琴小曲集》皆於此間完成。創作高峰期的科登時代後來巴哈到了隸屬喀爾文教派的科登,從此進入創作高峰期。這段時間他開始轉向管弦樂與室內樂的創作,以及樂器製作的指導,陸續完成代表作《布蘭登堡協奏曲》、《管弦樂組曲》和名作《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標準巴洛克組曲的代表,共包含六首形式簡單、樂段反覆短小、節奏明確,是感覺很輕快、生活化的組曲,其中以第五曲〈布雷舞曲〉最常被單獨演奏。《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組曲》則是巴哈在創作《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時的副產品,卻也是空前絕後的小提琴獨奏曲創作,該曲中大量使用和弦及對位法,使得演奏極其困難,也因此大大提升了小提琴曲的藝術性。1720年,巴哈年僅三十六歲的愛妻瑪莉亞.芭芭拉去世,傷心的他完成了音樂教育史上的鉅著———《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1721年,巴哈與小他十六歲的女高音安娜結婚,並離開科登,轉往萊比錫。為宗教奉獻的萊比錫時代三十八歲那年,巴哈在萊比錫的聖湯瑪斯教堂擔任合唱長兼所有學校的音樂監督,因為禮拜日和慶典日都必須演唱一首新的清唱劇,巴哈豐沛的創造力在此展露無遺。虔誠的巴哈自認音樂天賦是上帝所賦予,故致力將最美的音樂奉獻給主。《約翰受難曲》、《馬太受難曲》,以及聖誕節時常在大街小巷聽到的、教堂望彌撒時用的許多曲子,都是他為信仰而作的音樂。巴哈在此時期完成了《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二卷,並且開始撰寫他一生音樂思想的精華《賦格藝術》,然而,長期以來專心作曲、過度勞累,他的健康逐漸出現狀況,視力減退,心臟也發生問題,後來雙眼不幸失明。1750年這位集巴洛克音樂之大成的音樂巨匠因為心臟病突發而猝逝。巴哈的音樂是17世紀音樂的匯流,他吸納各種音樂派別的長處,並且勇於突破,成就了華麗奔放又不失莊嚴有序的巴洛克音樂,也為隨後的古典時期開了一道門。貝多芬就曾經說:「巴哈不是小河,而是大海。」 前一篇文章 【《維摩詰經》經典名句】 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 下一篇文章 【獨釣詩心】一場綺麗的夢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2025.07.0903荷蘭獨特國粹 撐竿跳河大賽2025.07.1004飲食改善代謝症候群 吃彩虹蔬菜穩定血糖2025.07.1105如是說2025.07.0906WCF主席尼爾森 全家參訪台北道場2025.07.1007【斗室有燈】我見過利刃般的眼神2025.07.1108減碳救地球 大馬1.5萬人復蔬路跑2025.07.10096種常見濾心種類2025.07.0910比利時佛光山 佛光家庭祝福禮2025.07.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植物禪】庭園有佛祖 【異國風情】舊金山的另一種懷舊風情【人間植物禪】 花在生活中【異國風情】 大索爾親身體會更能感受的美【人間植物禪】生死循環【異國風情】西藏之美美在濃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