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善惡業,勤修梵淨行,奉行戒定慧,方為真比丘。 」
———《法句經》
人生在世,可以有各式各樣的生活,我們很難斷言那一種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但我們至少可以說實踐「道」的人生是最可貴的,而以那種生活的人,《法句經》中將其定義為「實踐『道』之人」。
這裡所說的「道」,可解釋為「真理」、「真諦」、「真實」。佛陀教導我們要將「惡」的根源連根拔起,將汙泥沉澱後,連渣滓也去除乾淨,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被欲望束縛,在自己的生命中活出真理,這樣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修道僧。那些實踐「道」的人們生活就是如此,他們能擺脫一切束縛而獲得真正的「大自由」。佛陀告訴我們那便是解脫涅槃的境界,真正的修行人在擺脫善惡理念的同時,也會在現實問題中嚴格地自我要求。
南韓的日陀律師生前常針對「盜香賊」說法開示。有一位清淨僧人一心要完成道業,結果在專心修行的過程中病倒了。一個陽光和煦的早晨,僧人來到蓮池邊,讓疲憊的身軀稍作歇息,就在這時,剛好吹來一陣風,蓮花的香味亦隨風飄來,蓮花的香氣芬芳無比,僧人深深地陶醉其中,但此時守護池塘的水神卻顯現身影,指責僧人是「盜香賊」,因為他不像個修行人,竟貪於蓮花的香氣,而一時忘了修行的決心。
過了不久,有個面目猙獰的男子來到蓮池邊,不僅將蓮花拔起,甚至還把蓮藕一併挖出帶走。然而,水神卻對此袖手旁觀,毫無責備之意。剛才被指責的僧人十分不滿,抱怨水神處事不公,水神回答,對那些沉溺於貪欲的世人而言,將藕根偷走不過是受貪欲影響的行為,但以「清淨少欲」為根本的修行人,貪愛蓮花香以致一時忘了修行的本分,如此便是盜香之賊,因而開口斥責。
故事中的僧人不過是一時沉醉於迎風飄來的花香,就招來善神的警告,而我們這些打著宗教的名號、實則不懂自我省察的人,說不定已經被拋棄在善神的警告之外了。我們應反省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否早已遠離佛陀的告誡了?
正如《法句譬喻經》中所言:盲人守燈,何用之有?如今,我們須以智慧來端正自身,不沾染俗世的貪欲,並且時時照亮世間。只要自己挺直而立,身影自然就不會歪曲散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