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宅急便】食物先加熱 不怕肉毒桿茵

陳建志 |2010.04.29
700觀看次
字級

肉毒桿菌中毒,在食品安全領域中,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它並不會經常發生,但因毒性超強,致命的機率很高,不能輕忽。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常溫、低酸和缺氧環境中的細菌,其毒素是世界上最毒的天然物質之一,食物如果被肉毒桿菌毒素污染,就有可能造成中毒或致死。不過食物中的肉毒桿菌,要能夠生長繁殖、產生毒素,須有一定的條件;太酸的環境(PH4.6以下)無法生長,有氧的環境下不能活。肉毒桿菌所產生的毒素(嚴格來說應稱為前毒素,是到體內和胰蛋白酶「激活」後才產生劇毒)怕熱,煮沸加熱即可破壞,最頑強的是肉毒桿菌的孢子,一般是用高溫高壓的蒸氣才能殺滅。

最容易出現肉毒桿菌與其毒素的食物,是加工與儲存過程中發生問題的醃漬、罐裝、真空食品,所以家庭醃漬或保存食品時,食用前要再經加熱煮沸才安全。市售的罐頭、醃漬、真空包裝食品,要注意包裝是否有已膨脹(膨罐或是含有不明氣體)的現象,並注意是否有不明異味。罐頭與包裝食品應遵照標示的儲存方式儲存,並於食用前加熱,以確保食品衛生與安全。

前面說到肉毒桿菌的孢子很頑強,而且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至於孢子會不會隨著食物進入腸胃,在腸道「萌發」成肉毒桿菌,產生毒素有可能,但是機率非常非常地低,主要發生在一歲以下的嬰兒,與腸道手術後菌叢生態失調的病患身上。一歲以下的嬰兒不建議給與蜂蜜,也與預防肉毒桿菌中毒有關。(本文作者為營養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