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師團體抗議台北縣推動的語言活化課程,國小增加三節課的作法,筆者對抗議的理由,有不同看法。
抗議理由之一是增加課程後,並不會減少學生補習時數,反而會使學童必須補到更晚才能回家。我認為這個觀念似是而非,因為目前國小學童英語程度M型化已十分明顯,若無法在學校正規課程中,拉升弱勢學童的程度,反而只顧及家庭有力補習的孩子,那麼這些弱勢的孩子,將永無翻身機會。
理由之二是,節數增加後,台灣國小的總上課時數,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所以不能再增加學習節數。這個理由也有問題,因為目前台灣對教育的作法,是需要什麼就增加什麼,從未考量有無刪減若干節數的可能,像「綜合活動」課程,其實可以不必獨立,因為相關的內容,老師早已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提及,應有斟酌有無必要在課程中占兩至三節,如果能適時將部分領域的課程剔除,增加三節課就不至於有太多影響。。
國小教育屬於國民教育,是普羅大眾日後可跳升至較高社會階級的第一步,如果活化課程可以讓貧困孩子的這一步踏得平順些,那麼考量就得更嚴謹些,讓孩子能真正受益。
李學(嘉義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