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象裡,最先提倡「周一無肉日」活動的應該是英國前披頭四樂團知名歌手保羅.麥卡尼,希望藉自己的號召力來減低釋放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全球暖化危機。這般有意義的響應,當然也飄揚過海到了台灣,更確切的說,信仰因素和健康考量,才真正促成了以往屈指可數的素食餐廳,如今處處林立。
幾年前,吃素比較難融入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中,不外乎是觀念有誤(以為出家人才需要)、用餐的場所不好找(在外學生或上班族覓食不便)、價格相較偏高(通常是秤重量計費)及菜色的式樣往往一成不變(搭配肉類的伙食口味相對多樣化)等,不過,諸如此類之議題,現在紛紛獲得了改善與解決,加上各界人士的努力與加持,故在三餐中逐步添加清淡的素菜,自然不難被普羅大眾習慣並接受了。
再者,多吃素,不僅能夠幫地球做環保,同時亦幫助自己體內做代謝環保,少了肉類內含的刺激因子,原本暴躁如雷的牛脾氣,也將無形中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