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四面環海,但海岸線被破壞嚴重,內政部營建署正推動「海岸復育及景觀改善」搶救計畫,今年擇定基隆和平島、新竹南港海岸、高雄西子灣、彰化伸港等五處,撥款四千萬元,要撤除不當的人工水泥設施,恢復原自然景觀,其中高雄西子灣將透過人工岬灣養灘方式,創造出半月型沙灘。
根據營建署透過人造衛星的監測,在人為的破壞下,台灣本島自然海岸只剩下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說有高達百分之五十一的海岸線,已遭到破壞。營建署委託學者實地勘察調查發現,多數海岸被莫名其妙或過於無知的破壞。
例如在屏東後灣投入巨額經費興建碼頭、防波堤並投下很多消波塊,只為保護數量不多的舢板。但在颱風來襲時,漁民都將舢板拖上岸,防堤岸、消波塊不僅投資浪費,更破壞海岸自然景觀。另外,像花蓮鹽寮船澳興建北堤,結果造成海灘積堆,政府居然又以保護沙灘之名,投入很多消波塊,結果消波塊都半埋在沙灘裡。
海洋大學海洋資源研究所教授邱文彥建議,政府應該比照美國政府宣布「美國濕地零損失」的作法,由行政院做出「自然海岸零損失」的國家級政策宣示,並著手自然海岸保全策略的推動,像還未被破壞的自然海岸,除了透過衛星監控、大型建設要嚴格環境影響評估的把關外,更應結合社區、環保團體、海巡單位等,進行巡護海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