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業相境「業相生起因緣」中,內因緣,是往昔自己所造善惡因緣所引起,外因緣敘述如下:
(二)外因緣:
諸佛慈悲,常普應一切,眾生沒有根機,是不能見到的。今以修習止觀的力量,能感諸佛示現(善惡禪),使各種業相現前。如持花鬘,現於大眾之前。
若能明白修習止觀時,所產生的業相因緣,從中能清楚了知過去、現在的禍福,能調伏他人,方堪為大乘師。今只要好好研習止觀,讓業力消除,道業自然成就;若一心於道上用功,何用在乎各種業相呢?
二、各種業相境的發相
業相境的發相,有善、惡兩種;發相沒有前後之別,今一一說明。
以下先說明「善發相」。善報發相,有六種:一、報果相現;二、習因相現;三、報前現,習後現;四、習前現,報後現;五、習報俱時現;六、前後不定。
各種業相現前時,千差萬別,若能認識這六種意涵,就能分別無誤了!
這六種中,第一項、第二項是單發的習因、習果;第三項、第四項是因果互發;第五項是因果俱發;第六項因果間雜。總而言之,這六項是習因報果的發相。
以下,用六度說明「善報發相」的情形:
(一)布施─
1.明果報發相
若於打坐中,看見殊勝的境界,或見三寶形像,或見賢聖大眾、父母師長、有修行的人,接受自己的供養;或者已接受自己供養;或者見到三寶、師長,雖然不接受供養,但皆歡喜;或者看見所布施的東西,種類繁多布滿一切;或者沒有看見布施的東西,但看見清淨莊嚴的地方;或者顯現今生布施的果報相,或者顯現過去生布施的果報相;或者看見喜歡行布施的人來讚歎行布施的捨心功德。
以上所說的現象,都是布施的果報發相。其它持戒、忍辱等五度發相,也是如此!
2.明習因發相
其次,於定中,都不見各種發相,但心中一直想要布施,以恭敬、供養三寶、父母、師長、僧人;或者見悲傷貧苦的人,而想要救濟他;或者明了通達布施的方法。像這樣的心,是「布施的習因發相」。其它五度的情形,也是如此!(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