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心理持續發酵,造成人民幣大缺貨,央行副總裁周阿定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兩星期前已發現買進的量是賣出的二點五倍,希望五月底前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由大陸人民銀行直接供應人民幣。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進行兩岸金融三法專案報告,周阿定表示,目前匯率大約是四點八元新台幣可兌一元人民幣,任何民眾都可以購買人民幣,但每次最高限制為二萬人民幣,央行詢問市場兩家人民幣現鈔供應行匯豐和美國銀行,兩家外銀表示,由於預期人民幣升值,整個亞洲市場的人民幣流動現鈔都減少,因此,現在兩外銀能提供的人民幣現鈔「已打了五折」。
至於市場人民幣「缺口」到底多大?周阿定說,據央行統計,從民國九十七年六月底台灣開放兌換人民幣,到今年四月十五日為止,本地銀行業總共買入人民幣六十九億元,但賣出金額高達九十二億多元,市場人民幣供需相差二十二億人民幣,供給早已趕不上需求。
周阿定說,人民幣是管制貨幣,來源有限,央行已與對岸接洽,希望改由大陸直接供應,目前規畫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指定一家大陸銀行(應該是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台灣央行指定兩家銀行(台灣銀行和兆豐商銀),由這三家銀行直接買賣,台灣就可直接取得人民幣現鈔,不用再透過外銀。
周阿定指出,已與大陸溝通無數次,希望盡快談妥兩岸貨幣清算機制,而目前協商進度已到達「最後階段的最後階段」,幾乎只剩簽字動作,最樂觀預期應該是四月底前能談妥,但兩岸的事情很難說,他說,五月前應該有機會簽訂。
另外,由於四月以來新台幣大幅升值,周阿定說,目前外資停泊於活存約一千六百億元、公債二千三百億元、借券保證金約一千四百億元,扣除基金經理人的正常現金投資部位一千五百億元,等於外資「炒匯」熱錢約有三千六百億元,可能要坐等新台幣升值獲利,央行已經給這些外資一段時間去處理,若不直接進股市,就應該匯出,央行正與金管會研議,打算要求外資做借券時,直接拿「外幣」做保證金,不要再換成新台幣,減少外資炒匯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