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桃園縣警局鑑識課警務員邱福賢很會吃檳榔,一吃就知道產地。
民國八十八年間就讀警大碩士班,咬了一年檳榔以「檳榔渣」上的DNA會隨時間長短消減,抱回碩士學位,開創刑案偵辦新契機,還「意外」練就出檳榔入口就能辨識出產地的本領。
「哈哈,和檳榔渣裡頭採到的DNA完全吻合,破案啦…」,桃園縣警局鑑識課裡突然傳出一陣驚叫聲。別懷疑,他是國內首位鑽研檳榔渣DNA成功高手「小邱」邱福賢。
全台刑警都知道檳榔渣能採得DNA,但沒人知道,這可是邱福賢當年咬檳榔的辛苦成果。以前不曾咬過檳榔的小邱笑著說,當年就讀警大碩士班鑑識科學所,指導教授楊秋和將這題目給他,心裡就像紅唇族熱愛檳榔「舒麻」般的「挑戰」。
「我又不吃檳榔,警大學生也不能吃檳榔,怎麼找研究樣本…」,邱福賢說,當年抓亂頭髮突然靈機一動,拿著題目直衝教官室,「報告教官、區隊長,我需要二十位同學幫我咬檳榔樣本…」。
邱福賢笑著說,教官和區隊長聽了摸了摸我額頭說「可能嗎…」,隨即改口「二十位夠嗎?不要害他們成為警界紅唇族喲…」。就這樣,二十位警大生開始和他過著咬檳榔日子。
「天吶,那麼澀,有什麼好吃的…」,為了拍照,邱福賢邊將檳榔丟進口邊說「第一次咬檳榔,整個人天旋地轉,真的好難過喔…」、「一次要取得相隔五分鐘不等的檳榔渣,你來咬咬看,保證嘴破頭暈」,不到五分鐘,從他嘴裡已經跑出一個檳榔渣「檢體」了。
「這顆絕對來自花蓮,你看這纖維質…」檳榔渣還沒剪下來丟進檢體袋裡,邱福賢展現出他嚼檳榔後的意外「辨識檳榔產地」成果。邱福賢說,各地檳榔的「檳榔素」、「纖維質」完全不一樣,因為檳榔素多寡和影響暈眩有關,纖維質和易不易刮傷嘴相關。
邱福賢說,當時「空前」的研究報告發表,證實檳榔渣上「多酚」成分會破壞上頭DNA,一刊入國際期刊隨即引起警界震撼,從此許多重大刑案就靠檳榔渣破了許多刑案,轟動一時的台北縣老黑道「蚋仔慶」遭槍擊命案,就靠這不顯眼檳榔渣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