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光山看不到金錢堆砌的痕跡,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曾說過:「我們沒有錢,只有人,靠的是螞蟻雄兵的力量,將佛光山建設起來。」因此每個佛光人可說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是什麼樣的團隊、理念,讓佛光山能順利運作?四月十一日福慧家園修道會裡,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帶領「書記」團隊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從工作中,體會星雲大師「做中學‧學中做」的人生哲學。
過年期間,面對二百萬人次的遊客、信徒,佛光山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高效率?慧知法師以大寮(廚房)為例與大眾分享:揀菜菩薩從一早開始洗一座高麗菜山,到了晚上,還是繼續洗一座座的高麗菜山,才能提供足夠的飲食給每個來山遊客食用。雖然從早忙到晚,仍秉持大師「為信徒添油香」的態度行事,不敢懈怠。
為了讓來山大眾看到佛光山「古錐」的春節花燈,負責把關的慧宜、慧菩法師,為節省電話費,二個月內以數百封電子郵件,與遠在揚州的紮燈師傅往返討論,堅持「有佛法就有辦法」的信念,終於如期完成這項艱難的挑戰,呈現出最好的成品。
為紀念開山大師出家紀念日,每年農曆二月初一舉辦「信徒香會」,讓信徒回山禮佛充電。負責總務的韓國籍慧豪法師勇於承接上萬信眾用餐的任務,號召全省各道場佛光人、溝通協調等細碎如麻的工作,正因環環相扣,才能讓與會大眾法喜充滿,也因此展現出佛光人「集體創作」的精神。
「一張(信徒香會)逾萬人的大合照,您看到了什麼?」行政主任林利國居士表示:「這是佛光山『歷史、數據』的象徵。」成功關鍵是讓萬人在十幾分鐘內迅速移動到分配的拍照地點、並依序疏散。大師所著《佛光菜根譚》裡所說「有計畫則不亂,有分工則不忙,有預算則不窮,有歡喜則不苦」,成為活動的最佳註解。
佛光山年度盛事,莫過於「供僧法會」。慧是法師首先引大師說過的「供僧,不是供養一餐,是供養全年;不是供養一人,是供養十方;不是供養現在,是供養未來;不是供養熱鬧,是供養道學」,指出當供養一名出家人時,他們將心意帶到全世界,讓諸佛子都受此功德,就像佛光山「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意義一般。
自一九七三年首次舉辦水陸法會後,場地從近一百坪的大悲殿移到一千坪的雲居樓二樓。住宿床位總是供不應求,許多信徒因而自備睡袋打地舖,並歡喜表示:「能睡在靠近佛祖的地方,有誰比我們更幸福呢?」如此正面的轉念,造就出萬緣成就的盛況。
「佛光山的大活動,總有一群義工在背後默默耕耘。」慧功法師看到水陸法會期間,每天三十位義工服務近兩千人次信徒,他們甚至怕睡過頭,耽誤大眾禮佛,乾脆在電動車中心打地舖。他說:「從義工的歡喜付出中,更能督促自己勇猛精進。」
「在佛光山這樣的佛國勝地,連鄰近的獼猴也有佛心佛性。」慧延法師觀察佛光山附近的野猴子,聽到板聲也會隨大眾排班過堂,但牠們不是去雲居樓,而是排班到菜瓜棚上採瓜吃,並惜福地把絲瓜吃乾淨。
「要體會大師的有佛法就有辦法,就必須以忍耐、毅力、精進堅持下去,當不請之友。」會中慧傳法師以〈上海灘〉的調子,領眾唱著「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詩偈,鼓勵大家要有礦石般堅毅的精神,留下石灰般的清淨,貢獻大眾。
有因有緣,一切事才能成就。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因緣,破壞了因緣,萬事萬物就很難圓滿。因此,做事不順遂,是因緣未具之故,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喪失意志。只要廣結善緣,培養福德因緣,等條件具備了,必然能成功。
--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