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捕鯨 無視公約售美韓

 |2010.04.15
564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科學家十四日指出,美國與南韓兩家壽司店私售的鯨魚肉,可能來自日本捕鯨業者,觸犯全球保育類生物公約。

日本以科學研究名義進行捕鯨活動,但不避諱這些鯨魚肉後來都送往國內商店與餐廳出售。

上述指控出現在刊登於《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的基因研究中。報告作者去年偽裝成顧客,到美國洛杉磯頂上(The Hump)餐廳與南韓首爾一家餐廳買鯨肉。

英國的新研究證實,頂上餐廳出售的生鯨魚肉條,與二○○七及○八年在日本買到的塞鯨肉有相同的DNA序列。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海生哺乳類研究所副所長貝克(Scott Baker)指出

:「自從國際(一九八六年)中止商業(鯨魚)獵捕以來,除了日本,沒有其他已知的塞鯨商業來源。」

報告提到,去年六與九月在首爾的餐廳、兩次下來也購得十三件鯨魚製品。

「國際禁令發布以後,各界以為鯨魚產品的國際買賣已消失,但同一類鯨魚的產品二○○七年在日本販賣,二○○九年又出現在韓國,這顯示國際交易仍是個問題,無視違法。」貝克說,「同樣地,韓國海域並未發現南極小鬚鯨,但卻在日本爭議性的南極科學研究計畫中遭獵捕,後來怎麼會出現在首爾餐廳?」

除了海洋生物學家,研究報告作者還包括奧斯卡提名導演路易賽侯尤斯(Louie Psihoyos),他執導的紀錄片《血色海灣》(The Cove)描述日本海灣每年例行的海豚殺戮活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