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呵…」開懷的笑聲此起彼落,參加第一期「銀髮炫風—資深大學生來報到」的長輩們,三月三十、三十一日在嘉義南華大學校園,戴上學士帽,圓了此生的夢想,也留下美好回憶。
九十一歲的「成功」是第一期學員中最年長的,順理成章的被推選為班長,而副班長則是九十歲的王吳建惠,其餘三十三位學員也多半是七、八十歲的長輩。別以為他們只是抱著參加旅行團的心情上學,陪同前往南華大學、也是這項活動的學務長王智鳳,在結束兩天課程後驚訝表示:「原本以為他們像是早期參加救國團活動一樣,『好玩而已』,沒想到他們的學習精神這麼高昂,這麼認真,真叫我汗顏。」
一字就能解疑惑
學習之路更快活

這群分別來自高雄縣老人公寓(崧鶴樓)、佛光山鳳山講堂,和鳳山市東門里關懷據點的長輩們,三月三十日清晨六點半搭上遊覽車,興奮地抵達南華大學。走進校園那一刻,有人喜不自勝滿面笑容,有人高舉起雙手揮舞,即便服務人員一旁叮嚀:「慢慢來!慢慢來!」拄著柺杖的「成功」腳步還是加快了,中風過的許麗霞,也不禁跨大腳步,深怕慢一步就會少學一些似的。
第一天,報到、始業式,下午滿滿四堂課,晚上試學士服;第二天上午四堂課,下午結業式,一刻沒得閑,連午睡時間也沒有。服務人員擔心長輩們體力不支,好意建議長輩,累了就在課堂上打個盹,或是「翹課」回寢室休息,教授們不會介意的。但,除了一位六十多歲的「年輕大學生」休息了一堂課外,其餘都全勤,個個專心聽講,還認真抄筆記、發問、回答教授的問題,課後彼此熱烈討論,心得分享。「每個老師都講得太精采了,哪裡會打瞌睡?哈哈哈!」,年過八十的馬玲芝笑得很開心:「我小時候一直都在戰亂,沒機會好好念書,現在能上大學,好高興,下梯次還要再來」。
「才」七十餘歲的陳耀珠有聽廣播的習慣,上完「現代文學欣賞」後,恍然大悟的說:「原來我常聽到的是『新文學』,不是『新聞學』,難怪內容兜不上,太好了,以後就懂了。」誰說非得學到什麼高深理論?一字就能解疑惑,讓未來的學習之路更加輕鬆快活。
參加「銀髮炫風」第一期的長者之中,有多位是「百萬興學委員」,也曾經到過南華大學或佛光大學,不過這次的感受卻與過去大不同。
響應百萬人興學
念自己蓋的大學
學員陳亞君說:「年輕時在大陸,沒有機會上大學,不知道大學是什麼樣子。參加百萬興學,在南華大學啟建時就來過了,那時只有幾間空蕩蕩的樓,現在規模這麼大,學生人數也多。這兩天生活,親身體驗上大學的滋味,而且是自己蓋的大學,了解校風和教育的情形,深感星雲大師實在了不起,百萬人興學沒有白費,很值得。」這種「念我蓋的大學」的成就感與榮譽感,同樣流露在許多長輩的臉上。
欣賞著優美遼闊的校園、接納教授們豐富知識的傳導、吸收著遠離塵囂的自然氣息,哪裡是一句「太值得了!」所能道盡?參加的永勝法師、陳亞君、劉秀卿、李夜香、陳耀珠等人立即把握當下贊助興學金,將滿懷的感動化為實際的支持。
夫妻母女和鄰里
結伴讀書情更深
八十一歲的郭仁生每堂課總是認真地聽講、做筆記,而他同年齡的太太郭陳秀蘭雖沒動筆,卻總是安安靜靜的跟在一旁,專注地參予。當被起鬨問到:「爺爺未來二十年都要再來上大學,奶奶繼續陪二十年,好不好?」郭仁生笑得開心極了,老太太則是靦腆微笑默許,好一幅鶼鰈情深的模樣,羨煞不少人。
蔡桂雲和蘇幼雲則是一對母女,中年子女通常是為事業打拼,或為子女忙碌,能有機會陪著年老的父母,共同經歷難得的學習之旅,是何等的幸福?過程中,蘇幼雲看到服務人員如此善待自己的母親,也認識了母親平日的夥伴和所接觸的團體,更放心讓家中的長輩走出來。
王吳建惠和李會琴是眷村裡的鄰居,九十歲的王吳建惠說話不但快,還帶著濃濃的湖南口音,常要靠六十五歲的李會琴從旁翻譯,眾人才會聽得懂。上課時,有重點想記下,也得靠李會琴幫忙做筆記。參加過「銀髮炫風」活動後,這對經常手拉著手、形影不離的忘年之交,往後想必更有話題了。
尊師重道好典範
身教影響新生代
「起立、敬禮」,在大學裡有多久沒聽過這樣的口令了?當九旬的班長突然喊出這口令,一群白髮學生立即起身行禮如儀,年輕學子愣了一會兒,也不由自主地跟著站起行禮,台上的中年教授則顯得有些不自在,卻也笑得開心。
上課中途,看到教授在已是寫得滿滿的黑板上尋找空間,班長又突然起身走上台去,拿起板擦要幫忙擦黑板,讓老師直說:「不敢、不敢。」年輕的同學只好上前去接手。
同班上課的年輕學生紛紛表示:「這群可愛的長輩,讓我們看到什麼叫尊師重道,什麼叫活到老、學到老,他們的學習精神和態度是我們的最佳典範。」
教育結合慈善心
開創老人新生命
曾任佛光山慈善院院長,目前轉掌教育院的慈容法師,熟知台灣人口老化程度的嚴重性,多年來相當關注老人的問題,不論從慈善的角度或教育的觀點,他常有獨創的眼光,「銀髮炫風」專案就是在慈容法師的囑咐下展開。
教育,一直是星雲大師所重視的一環,在「終身學習」一詞尚未普及之前,佛光山全球各地的寺院就已普遍設有長青學院。大師認為,「慈善」除了易顯效果的救急、濟貧,其實,「提升心靈」才是拔除眾苦的根本之道。
而「銀髮炫風」活動將兩者融合,帶領長者走出家庭、走出社區、走出熟悉的地方,到原本只屬於年輕族群的校園裡展開新的學習里程,重燃老人對夢想的追求,打破了許多老人服務模式的窠臼,勢必也能激發出更多的校園教育路線。
在現任慈善院院長心培和尚、南華大學依空法師、副校長慧開法師和校長陳淼勝的大力支持下,終將佛光山慈善院的理想付諸實現。
基金會、南華、佛大
終身學習新樂園
為了將銀髮族順利的帶進大學殿堂,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執行長蕭碧涼三度帶領工作同仁造訪南華大學,由校長陳淼勝、副校長慧開法師親自接見,雙方詳談理念的溝通、課程的安排、住宿及餐飲等細節問題,為的就是希望打造一個舒適、安全、充滿驚喜的友善環境,讓老人樂於享受終身學習。
既然是上大學,課程的安排自然是首先要考量。目前有些大學專門為老人開設獨立的體驗課程,而「銀髮炫風」則安排長輩與青年學子同堂上課,同樣照著排定課程跑教室,更貼近真正的校園生活,也可增加兩代之間互動與交流的機會。
至於課程方面,雙方選出了十二門通識學,包含文物保護、健康養生、藝術及文學賞析、理財、愛護環境等多元內容。
實際的上課過程中,講授「文物保護與生活品味」的陳木杉老師更把典藏數十年的布袋戲請了出來,讓長輩們重溫年少的記憶,博得滿堂彩。楊明翰老師的「經絡學說探討」則是提問最熱烈的一門,楊老師非常有耐性的詳答,也提供一些簡單的保健方法,很多長者表示這是他們上過最好的一堂有關身體保健的課程。每結束一堂課,就會聽到長者們說:「太值得了!」
在伙食方面亦是讓長輩們讚不絕口,陪同前來的義工發現長輩的食量都較平日多,所有人都吃得開心極了。當得知校長夫人兩天來都在廚房裡默默的撿菜、洗菜、烹煮時,更讓大家好生感動,原來這些可口的佳餚裡添加了校長夫人滿滿的愛心。
此梯次活動,慈悲基金會出動了社工、六位義工和兩位護士,加上校方三位研究生,分組緊跟著長輩們全天候的陪伴和照顧,不管是上課、吃飯、上廁所,隨時都有人照應。
蘇幼雲不禁讚歎:「從昨天上車的那一刻開始就好感動,服務人員不只把我媽媽當寶,而是把每一個人都當寶,隨時隨地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兩天下來,時時刻刻都好感動。」
顧及年長者行動較為不便,校方安排了電動車,隨時於校內接駁。受到如此貼心的照顧,他們笑稱自己是最尊貴的一群:「有誰能像我們一樣,上下課都有專車在教室門口接送」,其實,住宿區南華學舍距離教室也不過短短數百公尺距離。
這一生能受到多少尊寵?而你讓多少人覺得尊寵?跟著「銀髮炫風」一起上大學去體驗、或當義工去吧!
「銀髮炫風」活動歡迎各機關團體或社區內五十五歲以上、身體健康、生活可以自理的大眾組團報名參加。詳情請洽:(○七)二九一一二三七轉二一○、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張小姐,或查詢:http://www.compassion.org.tw/index/index.tpl.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