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者處事不魯莽,依法斷事引導人。護持正法實踐『道』,故又稱為守法者。」
———《法句經》
若留意南韓最近的新聞,可看見數十億韓圜貼上「賄款」的標簽四處流竄,與權力糾結在一起,撼動著社會的根基。不論古今中外,掌握權力又遠離金錢,這似乎都是很難辦到的事情。
執政者生活糜爛,但我們卻希望正義在這樣的社會裡得以伸張,這是極其困難之事。要將混濁的社會改造成充滿正義的社會,我們得承受多少艱辛?讓我們捫心自問,想想這個切身問題吧。
治理國家時,三權應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正義。政府、國會與司法權各自獨立,為使國家富強、撫順民意、實現因正義而被賦予的權力,這三權若是互相勾結、濫用權力,把國民的稅金當作為富人增強勢力的賄款,那社會大眾維護自身權益、安居樂業的日子將變得遙不可及。
佛陀在世時,據說也曾發生過這種事情。有個法官因收受賄賂而未能公正下判,佛陀因此宣說了以上道理,指出正義的實現、智慧與「道」的實踐絕非互不相關之事,也就是說:堅守正義、順應常理,這才是修道人的行為。「道」不離正義,也不在他方世界。為政者兩袖清風、司法機關伸張正義、國會能真正為民喉舌時,「道」當下就在那裡實現,這才是佛陀所教導的。換言之,不是等到死後往生他處才有天堂與極樂,而是當人們能夠實踐上述種種難事時,那裡就會化現為人人皆得安樂的社會。
現在的國家領導人都頗有學識,也在各自的宗教裡學會各種偉大的教理。即使他們個個都有學問、有宗教信仰,但若不能誠心誠意身體力行,最終只會帶來言行不一的結果。一方面說要使國家富強,一方面卻因眼前的利益而動搖,把照顧身邊朋黨的事擺在首位,若是如此,則實現正義社會的心願亦不過是虛言而已。
一如元曉大師所言,要把飯煮好,首先得選用好米,洗淨後注入適量的水,接著再生火。若是一面←沙子,一面卻想做飯,那就不合道理了。我們衷心祈願:現在,先讓一切事情合乎道理,使正義得以伸張,建設一個和樂安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