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國內新生兒人數一年跌至十九萬,少子化趨勢反而讓兒童的醫療資源更受壓縮,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指出,健保對兒童醫療的給付不成比例,導致現在年輕醫師不願投入小兒科訓練、兒科病房頻傳關閉,面對兒童節再次強調兒童是寶,健保應實施「婦兒科」的總額制,確保兒童醫療權益,不會因人數變少而被打折扣。
兒童保健協會昨天舉行三十周年回顧研討會,兒保理事長、馬偕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李宏昌表示,衛生署核定小兒科新增住院醫師,每年名額最高為兩百四十人,但各醫院都大砍招收名額剩下八十人左右,而且只有台大、馬偕、長庚等醫學中心能足額;又以中南部兒科醫師,缺乏情形最嚴重,部分醫院已逐步關閉兒科病房數,晚上幾乎沒有兒科急診醫師值班。
兒科醫療另一項困境在於醫療資源遭排擠,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盧孟佑以兒童癌症病人為例,一年新增約五百人,遠比成人癌症少,可是兒癌的治癒率其實比成人癌症高很多,但目前政府提供癌症醫療的資源,卻沒有把兒癌獨立列出,因此兒癌要與其他科搶資源、往往還搶不到。
專長小兒心臟科的台大名譽教授呂鴻基指出,政府不惜砸大錢徵求鼓勵生育的口號,既然兒童是寶,應積極促進兒童的醫療與保健,甚至考慮提供一定年齡以下兒童的就醫費用,因為生得少、更是一個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