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朋友,平日討論的事,大多是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有些說多到戶外走走,吸收新鮮空氣;有些說要多交朋友,擴大生活圈子;有些說要鍛煉身體,不要拖累子女;有的說要學些新東西,開展新的智能,讓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
我則有另外一個思考,在醫學進步的今天,五、六十歲的年紀,往後還有大把日子要過,何不利用退休後的契機,開拓自己本業外的另一門專長,或許在無意間,會成為自己的事業第二春。這個念頭,是我最近翻閱三十年前在美國期間,為當地僑社雜誌採訪的訪問稿而產生的。在我過去訪問過的人物中,開創事業第二春最成功的人,可說是史學家梁敬錞了。
我當年在紐約訪問梁敬錞先生時,沒有電腦也沒有網路,事前只有到圖書館找資料,查出他是知名的史學家,曾任職總統府國策顧問、國史館顧問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
我們訪談的主題是辛亥革命,年近九十高齡的梁老先生思路清晰,侃侃而談,枯燥的革命小故事,從他口中道來,可說妙語如珠。我想他一定從小就喜歡研究歷史,於是隨意問起他如何想到要學歷史?他笑著說,「我是半路出家」,接著又補充,「近六十歲才開始學歷史」。這兩句話嚇了我一大跳。
他是北京大學法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碩士,曾任職司法部最高法院,也擔任過寧夏甘肅財政廳長,抗戰時還出任物質供應委員會祕書長,在財經的專業領域有相當成績。五十多歲大陸淪陷後,才開始鑽研歷史,不過十年,大家都忘了他在財經司法上的成就,只記得他五十多歲才開始精專的史學地位。
梁敬錞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激勵,人生七十才開始這句話並不算誇張,把握自己擁有的歲月,找尋自己事業的第二春吧!或著你也可以像梁敬錞一樣,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