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是許多人開始規畫退休生活的時機點,然而有些人的職場生涯,卻是這時候才開始。衛生署從民國九十五年開始推動「都治計畫」,招募關懷員提供結核病患送藥到府的服務,高雄市前鎮區衛生所的關懷員林麗雪,就此從家庭主婦轉變成為抗肺結核病的一員。
林麗雪表示,肺結核始終無法在社區根除,有三個原因:最主要就是病患沒有規律用藥;也有人是一開始就感染到抗藥性的結核病菌;也有人雖然都有用藥,卻仍不幸治療失敗。
擔任都治關懷員三年多的日子,林麗雪跑遍大街小巷,每天的行程就是要跟負責的個案約吃藥時間,雖然多數人均配合送藥到府的時間,準時碰面、服藥,但也有人缺乏時間概念,讓她必須常常追著病患跑。
有一名中年婦人讓她印象最深刻,該名婦人由於精神狀態不太穩定,不願讓關懷員送藥到家裡,雖然她每天都會到衛生所服藥,不過永遠比約定的時間晚半天以上;若關懷員當時已外出服務其他個案,婦人還會破口大罵,因此在大家均缺乏耐心跟她溝通的情形下,林麗雪接手這個個案。
由於婦人始終缺乏時間概念,林麗雪除了苦等她,還得抽空檔飆車送藥給其他個案,為了怕婦人撲空,她好幾次趕到差點出車禍;此外,婦人吃藥有自己的想法,原本一定要拿剪刀剪碎、再到水裡洗一洗才吃,但林麗雪認為,這樣藥品其實都溶解在水中了,於是答應幫她磨成粉來吃,因此別人兩秒就可完成的服藥動作,這個婦人卻得花上數小時。
讓林麗雪遺憾的是,這名婦人後來自殺身亡,沒能順利完成結核病的療程。回想這段照顧的過程,她笑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這樣的耐心去照顧她。」
在林麗雪看來,關懷員與個案之間其實不只是送藥的關係,事實上許多人也會向她反映身體的不舒服,她會協助患者解決就醫的問題,這些能力可不是一本教材就可教完,而是她不斷加強自己的衛教知識,以及願意多請教醫生的成果。
林麗雪指出,關懷員不怕個案丟出各種疾病的問題,最怕的還是找不到人,因為個案若沒有完全治癒,日後就會變成抗藥性患者或肺部受到嚴重損害,並且有可能繼續在社區中傳染給其他人,可說是害己也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