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學做人--水至清則無魚 人過苛則無友

任浩之 |2006.05.29
882觀看次
字級

水過於清澈,就藏不了魚,做人如果過於苛刻,就容易失去人緣。與人相處,難免會有一些差異,會有一些小矛盾,對別人的缺點不要太在意,千萬不要做一個小肚雞腸、神經過敏的人,否則沒人喜歡和你做朋友。

宋朝的呂蒙正,不喜歡與人斤斤計較,他剛任宰相時,有一位官員在簾子後面指著他對別人說:「這個無名小子也配當宰相嗎?」
 
呂蒙正假裝沒聽見,大步走了過去。其他參政為他忿忿不平,準備去查問是什麼人敢如此膽大包天,呂蒙正知道後,急忙阻止了他們。

散朝後,那些參政還感到不滿,後悔剛才沒有找出那個人。呂蒙正對他們說:「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麼一輩子也忘不掉。這樣的話,耿耿於懷,多麼不好啊!所以千萬不要去查問此人姓甚名誰。其實,不知道他是誰,對我並沒有損失呀!」當時的人都佩服他氣量大。

誰人背後沒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別人說你兩句,就讓他說吧,只要無傷大雅。非要和別人較勁,不是給自己找難受嗎?呂蒙正身為一朝宰相,犯不著啊!
做人是這樣,做事情也是這樣。

宋太宗時期,有人上奏說在汴河從事水運工作的官吏中,有人私運官貨到其他地方賣,影響到周圍的一些人,眾人頗有微詞。聽了這話,太宗向左右說:「要將這些吸血鬼完全根除實在不是容易的事,這就像以東西堵塞鼠洞一樣無濟於事。對此,不可以過於認真,只須將有些做得過分,影響極壞的首惡分子懲辦即可。如有些官船偶有挾私行為,只要他沒有妨礙正常公務,就不必過分追究了。總之,這樣做也是為了確保官運物質的暢行無阻呀!」

站在一旁的宰相呂蒙正也表示贊同,他說:

「水若過清則魚不留,人若過嚴則人心背。一般而言,君子都看不慣小人的所作所為,如過分追究,恐有亂生。不若寬容之,使之知禁,這樣才能使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從前,漢朝的曹參對司法與市場的管理非常慎重,他認為在處理善惡的執法量刑上應該有彈性,要寬嚴適度。謹慎從事,必然能使惡人無所遁形。這正如聖上所言,就是在小事上不要太苛刻。」

不過分吹毛求疵,凡事皆留有回旋的餘地,對微末枝節的小事不妨姑且放過,這乃是大部分中國人的處事為人的信條。

《道德經》說:「治大國,若烹小鮮。」

這句話是說,烹煮小魚不要不停地翻動它。否則,小魚就要碎掉。治理偌大一個國家,和煮小魚是同樣道理。要政令不能繁苛,要懂得適當地放權於民。否則,老百姓就會不堪其擾,民怨沸騰、國家就要動亂了。

律己要嚴,待人要寬,千萬不要拿顯微鏡看人,因為在顯微鏡下絕對沒有完人。做事情也不要太瑣碎,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要去管,誰的小事讓誰自己去管好了。
(先覺出版社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