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向來是各國觀光客的最愛,如今觀光產值卻掉到全球第六,總理請來前義大利麥當勞總裁維斯卡,接管理全國四百五十家博物館和古蹟,希望振興觀光。
維斯卡除了鼓勵義大利人多參與自己的文化,並表示要為文化遺產「加值」,加倍行銷、改善服務品質,例如提供更多旅遊網站,在博物館內設置餐廳和書店等,增加多國語言能力的導覽員。
台灣人對這些作法應該並不陌生。自從開放兩岸觀光以來,兩岸的人都心知肚明,論自然景觀,台灣比不上大陸,論博物館和古蹟,台灣除了故宮,還有什麼足以吸引大陸人?台灣要爭取大陸及其他國家觀光客,重點無疑就在「加值」。
不少義大利藝術家擔心維斯卡「為義大利文化遺產加值」這句話,認為「加值」聽起來便像生意人的用詞,有學者說「你不能為它加值,如果你什麼都不懂」,暗指維斯卡只是「賣麥當勞」的生意人,是文化門外漢,由這樣的人來管古蹟不妥。
但「賣麥當勞」的生意人,或賣面板的老闆,未必就是文化門外漢,台灣某位科技公司老闆的私人畫廊,規模不小,如果請他以賣科技產品的方式,行銷台灣文化遺產,誰知不行?
巴黎羅浮宮去年有八百五十萬人次遊客,而收藏名畫比羅浮宮更多的佛羅倫斯國家美術館,卻只有一百六十萬人次,因觀光客稀少,文化資產維護與行銷的經費拮据,於是一直拍賣古文物,形成惡性循環。
現在很多城市爭取電影去該地拍攝,顯示各地方首長都懂得行銷,懂得為城市「加值」,「文化大國」義大利反而為「加值」爭論,倒是可當作「他山之石」,作為借鏡。
陳亦宣(桃園市/文創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