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道馬拉松舉行當天沙塵暴來襲,主辦的中華路跑協會說,舉辦馬拉松三十年,第一次碰上這麼大沙塵暴,所幸九千多位參賽者「平安跑完」。
所謂「平安跑完」不知從何說起?首先,有參賽者說,「空氣品質實在很糟,跑回來後,喉嚨開始發癢」,而筆者朋友夫婦帶著讀國中的孩子參加,本來想打退堂鼓,但想比賽既然照常舉行,就去跑,結果一家三口都到醫院掛病號。
昨天媒體報導,沙塵暴來襲全台各地醫院,增加不少氣喘、呼吸疾病者不舒服、過敏病人,台北馬偕醫院說,眼睛不適就診的患者就多了三成;甚至空氣清淨機的銷售量,也增加許多。
因此,所謂「平安跑完」,是不負責任的說法,中華路跑協會沒有考慮「後遺症」,也沒想到參加者回家才發作。
主辦單位還說,「賽前就得知沙塵暴來襲,不過馬拉松停賽評估,看天氣是否有豪大雨及溫度,這個賽況,按國際總會規定,是『可以比賽天候』。」
筆者對此不苟同,因為環保署事前已預測,懸浮微粒平均濃度會達三百以上,這比一般標準值已高出好幾倍,天氣預報也提醒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沙塵暴,這還算是「可以比賽的天候」嗎?
環保署資料顯示,全台監測站有超過三成顯示空氣品質達到「有害」程度,士林監測站的懸浮微粒濃度更是正常背景值的三十四倍,創歷史新高。一般人走路時呼吸平緩,已經無法避免「有害」的空氣品質,何況跑步者呼吸沉重、急促,「有害」程度必然更高,參賽者可能「平安跑完」嗎?
台北國道馬拉松籌畫多時,花了很多人力、物力,當然不願輕易喊停,但作為負責任的主辦單位,九千多位參賽者的健康不能不考慮,更不能輕率地說「平安跑完」,因為事實上是有人跑完後不舒服,希望主辦單位引以為戒,才能躋身國際水準。
詹力平(北縣永和/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