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作物 窮國愛、富國猶疑

 |2010.03.19
1147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大約十年前,歐洲媒體掀起關於基因改造食品之害的報導浪潮,警告人們玩弄大自然的惡果,讓基改食品前景蒙塵。不過,據國際農業生物科技產業應用中心(ISAAA)最近發布的報告指出,過去十年來,基改作物在國際間大有斬獲。

ISAAA的報告說,全球基改作物的總種植面積為一點三四億公頃,其中近半在發展中國家,巴西、阿根廷、印度和中國為大宗。從人數來看,約有一千四百萬農民獲益,他們當中有九成來自發展中國家。目前全球豆類食品中有四分之三以基改作物為原料,棉花約一半是基改作物,玉米則有四分之一使用該技術。

研究本土化

過去,西方跨國企業為獲取利潤而竭力推廣基改種植,如今是發展中國家的國內政治力量為增加農產量而大加提倡,其中巴西由於對本土相關技術研究投資不菲,躍居全球第二大基改作物生產國,僅次於美國。儘管不時有學者提出質疑環境與食品安全問題,但巴西農產業主並不在乎。

也有分析認為,基改作物在中國最有潛力。去年十一月,中國政府頒發一個基因玉米品種和兩個基因水稻品種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這些作物的誕生完全出自中國技術,而玉米是牲畜的主要飼料,中國政府這一決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非洲改變態度

非洲國家過去對基改技術充滿狐疑,現在他們改變主意了。南非、埃及和布吉納法索等國鼓勵基改種植。中國和非洲還打算攜手合作。

西方企業也態度丕變,以前他們瞧不起貧窮地區的農民,認為他們只是「種子的複製者」,但隨著發展中國家自力培育基改作物有成,這些大公司開始到窮國尋求成立合資企業、轉移相關技術。

歐洲仍舊反感

儘管學界持不同意見的人愈來愈多,但歐洲人始終對基改食品反感。去年,歐洲的基改作物種植面積減少十分之一,綠色和平組織對此成就頗為欣喜。

三月二日,歐盟委員會批准一項基改馬鈴薯的種植,這是歐洲十二年來首次批准種植基改作物。環保人士對此強烈抗議,歐盟的兩個會員國:奧地利和義大利也為這個決定跳腳,奧地利要頒布種植禁令,義大利則矢言保護「傳統農業和公民健康」。

前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大衛‧金爵士(Sir David King)認為,對基改食品沒有明確證據的誹謗,平添無謂的死亡人口。他認為,因為沒能及時推廣抗洪澇基因改造稻米,讓許多貧窮國家的人民活活餓死。

印度最近也開展了一場基改食品大戰。二月中旬,政府宣布暫時中止轉基因茄子的開發;去年,官方科學顧問團才裁定支援基改技術。實際上,基改棉花幫助印度從棉花進口國轉變為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國。因此,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說,印度政府最近的決定讓人不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