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不要去幫他,就好了啊!」
「但是他們是好朋友,他不去幫他,大家還是會死掉,因為五個重要器官,少任何一個都會死掉。」
「姊姊,有沒有人,是不會死掉的?」
「所有的人都會死掉,不過死的原因可能不一樣。」
「所以,我也會死掉。」
「嗯。」小瑛點點頭。
「妳也會死掉?」
「嗯。」
「每個人都會死掉?」小碧彷彿想要,再度確認這件重要的事。
「嗯。」
「媽媽常說,她的胸口,常常吸不到空氣。那│,媽媽也會死掉?」
「嗯,是的。」
「我│懂│了。」
隔天查房時,小碧拿著小瑛畫給她看的圖,跟我說:
「醫師,我知道人有五個重要器官│。」
這時阿琪躺在病床上,看著小碧,笑得很開心地說:
「我們家的小碧,最近變得很貼心,讓我覺得很幸福。」
三個星期後,阿琪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靜的過世,並且按照她的遺囑,捐贈大體。小碧並沒有大哭、或情緒失控,這個原本在媽媽的心目中,一向好動調皮的小女孩,反而很仔細地幫忙護士小姐,一起為媽媽做遺體護理。
小瑛跟我說:
「其實小孩子,比大人們所想像的,還要懂事的多,只是他們表達的方式很特別。」
「對,所以小孩子的悲傷輔導,更要把握時間從預期性悲傷開始。」
「以後才不會在內心的潛意識裡,留下隱藏的陰影,影響日後的心理健康。」
「謝謝妳對小碧的用心。」我讚美小瑛。
「老大,我自己就是過來人,我也是花了一段時間,特別是來到安寧病房工作一年後,才慢慢透過學習、自我覺察與教育訓練課程,最後才能面對那一段過去。」
「小瑛,其實我們要感謝您的父親給我們的,還有我們也要感謝這些面臨父(母)臨終的孩子們,他們用獨特的方式與語言,與我們的生命交流,讓我們的醫療工作,以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完)
(作者為中山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