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彭日鏡新竹報導】昨日是農曆二月初二,為土地公生日,台灣各廟舉辦「食福」儀式,並免費供信眾吃「福」活動。
以往國人以務農為主,對掌管土地的土地公,格外尊敬,盼藉由土地公的庇佑,使農作物生長順利、六畜興旺;隨工商業社會到來,土地公亦成為生意人「做牙」拜拜的對象。
對客家鄉土史有研究的黃榮洛說,土地公生日亦稱「頭牙」,這一天家家戶戶會準備祭品,前往附近的土地公廟虔誠祭拜,並演野台戲為其祝壽。
新竹縣各鄉鎮的土地公廟為慶祝此一盛大的日子,昨日舉辦「食福」的活動,由廟方準備大批的點心,免費供信眾食用,信眾認為食福會將福氣吃下去,這一年的福氣也會連連到來,吸引大批民眾參與。
【本報屏東訊】一群居住在屏東市三、四十年以上的六堆客家人,昨日第一次在居住的土地上,向伯公(土地公)「許福」,「找回小時候居住在客家鄉鎮的感覺」。
在六堆客家鄉鎮,每年元月初六到土地公生日之間,拜伯公「許福」及年底的「還福」,是年度大事。
屏東市民代表鍾明輝表示,屏東市東區特別多六堆客家人,他認為客家文化應保留住,讓下一代能飲水思源。
屏東市次舉辦的拜伯公「許福」活動,昨日上午有「求絭(求平安符)」,民眾只要向伯公擲筊獲准,就可獲伯公手機吊飾和鑰匙圈;中午則請伯公回廟裡安座,並且舉辦食福宴;晚上則拜天公、祭伯公、向伯公祝壽及拜新丁(男丁),另外,也舉辦了盤花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