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辨事】李自成 英雄或叛賊?

魏世昌 |2010.03.16
750觀看次
字級

走過二百餘年,整個大明帝國接棒到第十四位萬曆皇帝時,內政早已被宦官搞得烏煙瘴氣。中原大地流民四起,外患則在中國北方匯聚與歸順的漢人集結為「滿洲」。

說來也諷刺:明太祖打著的政治旗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明顯是利用不同族群的分野與仇恨,趕跑了蒙古族(元),卻也終究敗於另一民族--滿人(清)。

儘管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明思宗)立馬上台後,快刀斬亂麻的立即殺了魏忠賢,並全面罷黜他的黨羽;不過導致覆滅的頹勢,顯然還不及明思宗朱由檢自戀和自大的本性。

人口倍增、天災肆虐及致命的財政措施,終於形成一股加速滅國的流寇勢力直搗「北京」了!

明代為了防堵蒙元(北元或後元)殘餘勢力再起,在「奪回」大片江山之後,由徐達肩負督工,重新修築了自甘肅嘉峪關到遼東山海關的長城(即是現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萬里長城)。直到漢人張獻忠、李自成和吳三桂的揭竿反抗,徒然讓堅固蜿蜒的防禦工事,剩下歷史廢墟的意義了。

根據當時地方和朝廷的文字記載,從朱元璋建國起(西元一三六八年)全國人口數大約是八千五百萬,到了萬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年),人數已攀升至一億八千萬左右。

再者據說中國氣候,在明末進入了一個小冰河期,造成陝西一帶連續多年的大旱災,因在農作物長年欠收下,供需到底是失衡了。沉重的賦稅與加徵的練餉,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李自成之所以造反,主要因素和驛站有關。驛站一向扮演著歷代國防和行政資訊傳遞的重任,明朝未能免俗,而撐起這龐大又複雜的交通網,正是倚賴老百姓的賦稅繳納。

有一說是闖王在叛亂前擔任驛卒,由於裁員,下崗失業,於是乎反了;另一說法是李公的爺爺和父親攤上了給驛站養馬的義務,賠累破產了,加上還不起債務,於是乎反了。

不論何種說法,都充分反映出當時徵稅的嚴苛與不公,以致剝削了農民生存的條件與空間,才衍生出更多的良民甘願「轉業」為土匪和造反者。

而崇禎元年,農民造反前的動員口號,可再為例證--餓死也是死,當強盜也是死,坐著等餓死,還不如當強盜死!是以在這些被中央政府逼上梁山的市井小民眼裡,李自成顯然躍升成為推翻暴政的「正義化身」,而非正史一貫給他扣上的「流寇」罵名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