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經典名句】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文心工作室 |2010.03.12
40139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第二十七章

讀懂名句

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的人,是善人的借鏡。假若不善於向老師學習,又不重視並學習鏡子所提供的借鑑,即使再有智慧,也是身陷大迷之中,這道理是非常精要玄妙的呀。

名句故事

善人與不善人,在老子眼中,都是可以互相取資借鏡,並從而令雙方都有所成長的。老子在闡述這個道理之前,先做了幾個比喻。他說:「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善於行走的人,走後不會留下車輪痕跡;善於說話的人,不會說出不該說的話,令言語使人難過或者受人指謫;善於計算謀畫的人,用不著竹策籌碼來輔助運算;善於看守門戶的人,不必使用栓梢也能令盜賊無法進門;善於結繩的人,不用繩索也能束縛人。

各種有本領的人,都能將他們的所長發揮到極致,於是老子說:「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聖人常留心於關照、救護人,因此沒有人是被遺棄的;善於利用、修復事物,也因而沒有廢棄的東西。老子稱這樣的作為是「襲明」。

聖人既然認為世間沒有無用之人,無用之物,那麼善與不善的人,自然也各有其長處。因此老子最後說出的要妙之道,乃是要人虛心就教於人,倘若不經由別人反省自己,還自以為聰明,這才是大大的愚昧糊塗啊!

新說名句

從《論語》中,可以發現孔子對於善的重視。好的榜樣很重要,跟隨模仿學習的對象也就需要特別在意,因此孔子曾經說了這樣的話:「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季氏第十六〉)見到善者,應當見賢思齊,追慕而以之為榜樣,還怕自己沒辦法與之相比。然而見到不善的,則應該畏避警惕,不要習染了不良的陋習,就像把手放到沸騰的熱水當中,一定會急忙抽出,以免遭受更大的損傷。

孔子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第七〉)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善於學習的人會擇優而從,鑑劣而改,三個人同行,比較容易比較出優劣好壞,進而可以發掘對方的善處與不善處,將對方做為自己的借鏡,如同唐太宗所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老子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相同的句型,孟子則是提出了「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離婁下〉)。在孟子的觀念中,認為君子是最值得效法的對象,而君子之所以和一般人不同,在於君子的內心常想著「仁」、常想著「禮」,心中有仁就會友愛別人,心中存禮就會尊敬別人,如此一來,友愛別人的,別人自然友愛他;尊敬他人的,別人也自然尊敬他。就像照鏡子,你是什麼樣子,鏡子就會如實反映出來,這不也是一種「禮尚往來」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