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護童上學 20年

 |2010.03.12
1366觀看次
字級

孩子怕摸黑上學 八旬韋瑤忠當路隊長 日行18公里

【本報綜合報導】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清晨四時三十分,中國廣東石門坑村八十歲的韋瑤忠從床上爬起來,洗米、砍柴、生火,在漆黑中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六時十五分,村裡全部學童到他家集合,韋瑤忠逐一詢問是否吃過早餐。六時二十分,十個小孩排成一隊,在韋瑤忠護送下,浩浩蕩蕩往山下學校趕去…。這一切,不過是韋瑤忠二十年來每天的縮影(圖/取自網路)。

故事開始於一九九○年代,當時村莊對外交通不便,唯一通道是不到五十公分寬的田埂,中間還得穿越小溪,連自行車都無法通行。從村莊到學校,大概要走半個多小時。

韋瑤忠的大兒子韋厚林回憶,當時小朋友們只能打著手電筒摸黑上學,但年幼無知的孩子經常受到外界恐嚇,以為「山上有鬼、有老虎」,所以都非常害怕走在人煙稀少的山間小路,遲到、曠課等現象經常發生。

為了減輕孩子內心恐懼,韋瑤忠一肩扛起擔任「路隊長」的重任,開始了接送小孩上下學的「大業」。

每天雞鳴時,韋瑤忠就會起床,同時吹響哨子。

第一次吹哨子是在四時三十分,把沉睡村民叫起來做早餐;第二次吹哨子是在五時三十分,提醒村民要叫孩子起床了;第三次吹哨子是在六時十五分,意味著要集合出發上學了。

韋瑤忠還主動跟校方提議,讓他幫孩子們送午飯。於是,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學後,韋瑤忠就馬上趕回村裡放牛、幹活,十時一過,便逐家收集午飯,用扁擔挑到學校去,並看著孩童把飯菜吃完後,自己才回去。「每天來往三趟,一天得步行十八公里」一位村民說。

兩年前,在韋瑤忠的推動下,村民合力捐錢,開挖一條四公尺寬道路,雖然還是黃泥路,卻縮短了通往外面的距離。由於大部分青壯年村民都赴外地工作了,所以兒童成為新路的最大受益者,現在大家上學可輕鬆多了。

逢年過節,村民返鄉都會請韋瑤忠吃飯,答謝其無私接送孩子,但都被拒絕。

據村民的不完全統計,二十年來,石門坑村先後有五十多個孩子享受過「護送服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