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堂堯台北報導】海地強震造成嚴重傷亡和財產損失,國人發揮人溺己溺精神,紛紛伸出援手。外交部昨天舉辦「台灣心‧海地情」感謝茶會,邀集包括國際佛光會在內的救援單位和慈善團體,感謝他們全力投入賑災、捐贈救援物資等工作;外交部表示,希望各單位能持續支持政府從事海地重建任務,發揮台灣的國際「軟實力」。

友邦海地一月十二日(台灣時間十三日)發生當地兩世紀以來最大的地震,造成三十萬人傷亡,連總統府也不能倖免,我駐海地大使徐勉生等官員被埋在瓦礫堆下六小時後才被救出,災情慘重。
外交部長楊進添表示,地震當天政府立即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發動搜救隊和醫療團隊前往海地馳援,消防署搜救總隊和高雄救難隊成員在第一時間就運送一千公斤的救難物資前往災區,後來更順利在震災廢墟中救出兩名生還者,為我國人員赴海外救難的空前成績,獲得海地人民的感佩和國際媒體的大幅報導。(記者高堂堯攝)
除了第一線搜救工作,國內捐獻物資也源源運抵海地,及時救助災民;楊進添表示,國際佛光會等許多慈善團體在短時間內募集一百五十噸的救援物資,經專機和軍機運輸送往海地,彰顯我國人道救援的精神,楊進添逐一頒發感謝狀給賑災有功的團體代表。
佛光山都監院書記慧宜法師代表出席領獎時表示,這次主要配合政府調度,彙整物資為主,從地震發生至一月十八日,佛光山動員全台義工完成募集工作,再運往海地由當地國際佛光會成員賑災;「主要是醫療用品,」慧宜法師指出,因災區衛生條件極差,所以第一波物資多為醫療資源。
「就像星雲大師所說『給人歡喜、方便、信心和希望』」慧宜法師說,一如過去國內外任何重大災難,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地震發生時即指示佛光山成員開始募集資源,並立消災、超薦牌位;他認為,災難發生時世界都是一個整體、無分你我,更要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大愛,助受難者勇渡難關。
外交部表示,海地受創甚深,至今重建工作仍無法順利展開,未來將從公衛醫療、居住安置、職訓就輔,以及孤兒照護四方面,持續援助海地;此外,為了減輕海地財務負擔,在其向台灣的商務借貸部分將研擬降低利率、緩收本金,一至兩周內將與中央銀行提出相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