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平實 禪心悲憫———淺析「一筆字」的精神含蘊與來自

文/楊昌年 圖/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2010.03.03
1025觀看次
字級



「藝」與「文」的價值意義無非「淑世」,效應在於提升人性,調適人生。千萬頭藝文之鳥,各以其特異采姿翔飛在天地之間,召喚、感染著人們而傳播使命訊息。

星雲大師的「一筆字」,或許是眾鳥之中羽翅並不亮麗,但卻是含蘊最為堅實,啟示效應最為龐沛的一頭。

一、 精神含蘊

我以為「一筆字」的精神含蘊有二:一在「啟示人生」,一在「顯示人生」。前者如:〈大巧若拙〉、〈平常心〉、〈安寧〉、〈佛在我心〉、〈往好處想〉、〈知天知命〉、〈隨他去〉、〈無畏〉、〈慈悲〉、〈知愧〉、〈寬能養量〉、〈儉能致富〉、〈淡然〉、〈惜緣〉等,看似極平易的詞語,但若經過深思,無不是大師以禪心智慧,開啟眾生的金言。恍若暗夜中驚喜忽現的盞盞明燈,欣喜遵循導引,就是我們可行當行的通衢。

而「顯示人生」尤為精緻恰當 :如:〈人生如畫〉、〈山水人生〉、〈生生不息〉、〈行雲流水〉、〈欣欣向榮〉、〈雲水〉、〈雲開見日〉、〈萬里晴空〉等,統攝表現的是「活在當下」的「生之喜悅」。是這位大師剖現了人生本質,所有的憤嗟感傷至此淡失,是人生就該與自然一致,也惟有充懷喜樂的心態始能安頓。

儒、釋的經典博大精深,當然是吾人安身立命的依傍,但兩者同樣都失之於艱深,深度充具與感染廣度不足同在。經歷了二千多年的曲高和寡之後,近年終於開始有了改弦易轍的傳播技法之改進,我以為星雲大師取法自然,造語平易的新途之闢,正就是探驪得珠的有效良方。

二、其來有自

如果以為大師「一筆字」是因為目疾之故的不得不然,那只是表層的瀏覽,其實一筆字源頭其來有自,可否容我來溯洄追尋、探求大師的在水一方。

(一)樸拙:今古藝文,淡、拙為至。歷代推崇如「寧拙毋巧,寧樸毋華……詩文皆然」(北宋陳師道〈後山詩話〉)、「寄至味於淡泊」(北宋蘇東坡)、「入妙文章本平澹」(南宋戴復古《石屏詩集》〈讀放翁先生劍南詩草〉)、「拙裏元來大巧存」(元‧元好問《遺山詩集》)「絢爛之極乃歸平淡」(清葉燮〈南疑詩集序〉)、「要惟持之以莊、運之以雅,則大巧若拙,而於詩文之道盡之矣」(清袁枚〈覆雲松觀察〉)。我們賞鑒「一筆字」,既能認知到書藝的樸拙,循此尋源,當可窺見大師由醇厚學養騁力而至的淡拙之境,那可是一般甚難企及的不凡,眾多有志而猶難攀登的峰巔。

(二)通達:東漢王充在《論衡》〈超奇篇〉中云:「弘暢雅閑,審定之牘,而以教授為人師者,通人也。」西漢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所期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高標,千餘年來,引領著後之來者矢志追求。所謀於己者,是不固不陋的一種「通達」的能量。由古至今,儒士儘多,而陋者,固者,甚至腐者比率亦復不少,相對之下,通儒益顯珍罕。

此外,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提的「隔」(南宋詞)與「不隔」(北宋詞)之別;又近代沈從文對小說創作所提的「貼」。兩者都是要求藝文作者與作品之間不可有所間距,其與星雲大師的通達,術語有殊而觀念正復一致。

惟大師具備有通人能量,是以在游於藝的一筆字中,表現的是不枝、不蔓、不斷的一氣呵成。

三、讚詩

星雲大師說:「請你們不要看我的字,字是寫得不好,請你們看我的心……」何其感人的自白,我們由一筆字看到了大師的慈悲,是他那樣懇切地通過自然,平易的書藝、書理導引、開啟眾生。偉哉禪心,足可使頑夫廉、懦夫有以立志,使所以感染有得者神志為之一旺。

在淺析了一筆字的精神含蘊與學養來自之後,今以嵌名小詩一首為讚作結:

星垂平野廣

雲湧大江長

一筆書禪心

自然弘道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