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的筆債 翰墨的因緣 星雲大師「一筆字」感言

文/潘襎 圖/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2010.03.01
762觀看次
字級



昨天晚上,台灣英文雜誌社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會歲末會議終了,驅車回到佛光大學的研究室,批改碩士生的最後一份論文。直到今天凌晨三點半方才鬆了一口氣,彷彿覺得舊曆年前的債務已了,四點熄燈就寢。

向來自詡頓時入睡之本事,無慮入眠。此後不知幾許,進入夢境,走進一座宏偉而樸實、古典而高雅的寺院,造型奇特,前所未見,或許只有探險電影的景像,如近來〈阿凡達〉電影妙境,差可比擬。

在這裡,我聽到許多指導過的碩士畢業生們的音聲,往昔與他們對話感受,依稀盤旋耳際。最後進入一間供奉著佛像的書房,幾位侍者攙扶著星雲大師入內,他老人家龐大的身軀緩緩坐下,我如同旁觀者般,屏息注目,不去驚擾到他。侍者在旁,為他念著稿件。晨光從窗戶照入,將他的影子映現在斑白灰色的牆壁上,輪廓恰與壁上普賢菩薩畫像重疊。是星雲大師耶?普賢菩薩耶?疑惑間突然醒來。行者必有所願,願者當有因緣。

打開研究室窗戶,眺望著眼前太平洋上的晨曦景致。七年多以來,近千個早晨,一直與遠處龜山島,共迎朝暉;即便颱風狂掃蘭陽平遠,依然如此。雖已是早上七點,寒流影響,低氣壓下的龜山島宛如浮現在一片悠悠的墨海上,天際些開,一點金紅,太陽露臉,揭開一隙橘紅色的天幕。蘭陽平原,水田漠漠,一片片水光拼湊成遼闊的田園風光,水天一色,些許光線緩慢沁透,啟沃大地,生命從含藏中再次甦醒,遠近鳥鳴傳進耳際。多少次我在此欣賞晨光。回想方才夢際,彷彿在前。

所謂夢境,在心理學者眼中,多少是心有罣礙下的想望或者壓抑的浮現與變形。我細數肩上的筆墨債,突然驚覺。曾貿然同意妙松法師的請託,允諾為大師寫一篇「一筆字書法」文稿。國內外知名畫家的文稿寫了不少,諸如法蘭西學院朱德群院士、程抱一院士,國內畫家傅狷夫、陳其寬、林惺嶽、歐豪年、夏一夫、江明賢、何懷碩、李蕭錕、陳朝寶、林章湖、黃才松等等,海外畫家有李自建、羅世長、劉昌漢等人,自來不為斗米著文,僅是抒發感想,皆隨著因緣而走,褒貶有之。但是,他們都是藝術家與文人,自有其世間情懷與出世憧憬。只是,星雲大師乃方外之人,其書法當不在藝術形式規範下,皆有其旨趣與因緣。頓時之間,覺得答應得快,起筆得難。

星雲大師寫書法不求美醜。世人藝術作品則有美醜好惡之別。出世間人的書法,實難以邇來的藝術評論視之。在《大無量壽經》上有成佛四十八願之說,其中第四願指出:「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這段經文向來解釋為,往生淨土者,不論是誰的形象、顏色皆為平等;所以如有好醜之分別心,就不取正覺。

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一讀,也可做這樣的解釋:每個往生者各有其如實不同的形象、顏色,然而在淨土世界卻無好醜之分。好、醜者,乃是美與醜的二元對立,是世間不解出世法者極力區分,也為藝術極致時,所欲泯滅者。因此,形象、顏色如實,感受者卻無好醜之別。

所謂淨土,即是如此不可思議之境;絕非淨土之天人,皆為均等、同質,無有差別。因此阿彌陀佛的淨土並非是那樣扭曲現實的超自然存在;而是允許差異,卻不滯於此差異,掃卻好醜的世間分別心。如此淨土方才是心靈的淨土。因此,淨土之心在於有二元而不拘於二元,有多元而無扭曲之不可思議的佛國土。淨土之願,愚者如愚、賢者如賢、好者如好、醜者如醜,不拘於賢愚美醜,悉皆救度;有此攝受者,方始為淨土之願,方有成就淨土之可能。

星雲大師寫書法,不同於書家之展示,而在弘法,在於勸人發心,成就因緣。大師謙虛,多次常說怕專家評論,因為自己不是書法家,不懂書法。明末大書法家傅山提出自己的書法美學:「寧拙勿巧、寧醜勿媚、寧支離勿輕滑、寧直率勿安排。」傳統稱之為「四寧」與「四勿」,也就是說,書法的四項重點,四種禁忌。

然而,這依然是有所取、有所戒之「有心」之書法。只是雖有所取、戒,卻以樸實、天真的趣味為歸趨,有別王羲之與獻之父子之飄逸,不似褚遂良銀瓶孔雀之絢麗多彩,亦不以米南宮巋峗綺麗為宗;故而傅山之書被稱為「連綿草」,此皆求其一氣呵成,以率真為宗。

星雲大師近年來為糖尿病所苦,雙眼幾不可見,下筆一次而就,以心寫形,不求現實美感;故而更加遠離下筆時之點畫呼應、揖讓承載、行氣等傳統書論之見解。大師的書法線條憑著純真的感覺走。

譬如〈生命自然〉,「生命」與「自然」乍看之下是兩區塊,實際卻是一筆而就,雖不同於傳統連綿草書的躍動感,卻是以心運筆,去形著意。他的筆下充滿著真誠書寫的喜悅。〈慈眼視眾生〉已經不求筆畫轉折之規矩,「視」字最後一筆,與「眾」字相連,違於造字原則,率性中蘊含平等之心。〈補拙〉彷彿諄諄長者,軟言厲語相濟,以世間書家規矩而言,已經偉然獨立。〈愚拙〉若如眾生之脫俗渴望,如若禪者之自嘲解諷;機鋒稜然,煥然成章,頗有獨坐大雄峰之氣概,可謂出世入世之自如佳作。

大師畢竟不以書家自居,率性運筆,或有因世法布教之需以致機鋒有別。然其書法價值不為有形筆法規矩所拘束,而在於天真率性,老婆心切之慈心,金針度人之悲願。故而讀「一筆字」,純非捕捉那瞬間美感,需以己身因緣相對,大師立「一筆字」為鏡,實為勘勒學人,成就無上因緣。知者,棒喝!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