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智利大地震遠比一月的海地地震強烈,但海地的罹難人數卻高出許多。美聯社分析指出,智利經濟較富裕,對於地震也有充分準備,且建築規定嚴格,緊急救難動員健全,處理地震災害的經驗十分豐富。
相對而言,一月十二日海地地震震毀他們品質不良的建築時,沒有任何海地人曾在國內經歷過這類天災,因地震死亡人數高達二十二萬人。
而且,智利這一次較為幸運。二月二十七日凌晨發生的地震震央,位於外海約三十四公里的地底下,附近正好是較少人居住的區域。海地地震卻較淺層,大約只有十三公里,地點就在首都太子港外圍,這些因素都提高了破壞力。
關於震央釋放出的能量,智利是海地的五百零一倍之多,但隨著震央與地表距離愈遠,能量就愈快消耗掉,但太子港下方的地面較不穩固,所以地面「像果凍一樣晃動」。
「人道建築」(Architecture for Humanity)非營利組織執行長辛克雷表示,該組織在智利的建築師同仁建造出數千棟可抗震的低收入住宅。相較之下,海地沒有任何建築法規。
加州巴羅艾托的國際自然災害防制組織(GeoHazards International)主席塔克也說:「每人平均算來,智利擁有最多世界知名的地震學家與地震工程師。」中南美洲最富有的智利政府留心他們的建言,除了納入建築藍圖與規定外,也列進政府的意外事故計畫。
辛克雷說:「總統(巴舍萊)在地震半夜發生後數小時就出面發布即時報告,顯示他們的災難應變能力。」
而多數海地人在地震發生後至少一天,才知道自己的總統蒲雷華是生是死。包括總統府在內的各種政府建築也都倒毀,電視台和行動電話網絡全都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