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 恐成下一個經濟泡沫

 |2010.02.22
88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著名經濟評論家華納(Jeremy Warner)在部落格中指出,投資銀行把碳交易市場視為新金礦,但方興未艾的碳交易可能成為下一個泡沫。

華納引述《哈潑》雜誌有關碳交易的報導說,自從「京都議定書」簽署國在二○○五年引進「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概念,碳交易總金額已達三千億美元,包括高盛、巴克萊等金融業者都成立碳交易部門。如果美國總統歐巴馬和支持者能夠在美國實現總量管制和交易制度,碳交易需求可能膨脹到二兆至三兆美元規模。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在去年十二月宣布,溫室氣體威脅美國人民的健康及福祉,環保署將有權依據美國「清潔空氣法」對溫室氣體進行監管,龐大的美國碳市場令投資人萬分期待。

但美國《紐約時報》報導,去年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未能達到強制限定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歐巴馬在國內又面臨政治困境,尤其是已故麻州國會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的遺缺拱手讓給共和黨,都使碳交易市場的發展遭到阻力。報導指出,最近投資人已遠離碳交易市場。

支持碳交易的環保人士認為,碳交易是對抗全球暖化現象最廉價的方式,牛津大學能源政策教授赫姆則指出,有關碳交易可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觀念,最近在哥本哈根會議踢到鐵板。他認為徵收二氧化碳稅,更能遏止溫室氣體排放;而其他環保對策也將降低碳交易的重要性,例如歐洲推行清潔能源,計畫二○二○年時可再生能源將占能源生產的百分之二十。

曾獲選為時代雜誌環保英雄的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團隊去年底推出《碳交易的故事》(The Story of Cap and Trade),探討由恩隆(Enron)企業成員及高盛(Goldman Sachs)等華爾街金融機構所設計的「碳交易」,無法真正解決全球暖化危機。影片指出:「華爾街金融機構帶給我們次級房貸危機。他們的任務是開發全新市場,他們就悄悄拿走一大筆金錢,讓市場變成一個大泡泡,然後泡泡就破了。上一個泡泡剛破掉,現在又有了市場的新點子———交易碳污染。即將開發出一個價值三兆美元的新泡泡,但是當這個泡泡破掉時,它不只會搞垮我們的股票投資,還可能會毀滅一切」。

影片在YouTube網站上已有中文字幕版。

彭博資訊的碳市主管透納表示:「碳市在全球層面的定位,顯然仍得打上問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