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土耳其有一個山間村落,一群居民以「吹口哨」方式,不論是打招呼,還是討論農作物,都以口哨溝通;口哨又叫做鳥話,遠遠的聽,猶如一群小鳥對話,因此這個村落又被稱為「小鳥村」。
村落位於土耳其東北方,叫做庫斯克依,即「小鳥村」。住在這兒的七百位居民,平常用口哨溝通,這個傳統已維持了好幾百年。
路上碰到鄰居,用口哨打招呼,朋友見面,當然也要吹口哨彼此問好。民宅分散在山頭各處猶如鳥兒的窩,分在各個樹梢上;兩戶人家距離都很遠,有什麼問題,口哨一吹,就可以溝通。這處居民:「榛果今天價格多少?」對面鄰居:「還滿便宜的,現在不是賣的時機。」
口哨吹的好,就算人在兩公里外,也聽的到。土耳其話共有二十九個字母,用口哨表達,每個高音低音,長氣短氣,就代表不同字母。居民說,「我和距離很遠的鄰居溝通時,用口哨就夠了,收割時請他們幫忙,就算距離很遠,也能夠聽見。」
有一位男子,是村落的口哨達人,連續三年得到吹口哨冠軍。當地居民說,「口哨吹的好的人,在這邊會受到尊敬,這是我們村子的文化一直傳承,我很驕傲。」
不過,現在口哨遇到勁敵,那就是手機,村內年輕人不再吹口哨,改打手機聯絡。居民:「記不得口哨了,沒感覺了。」
為了能讓口哨文化保存,這邊開了口哨教室,學生以小孩子為主。口哨老師:「我們先來試吹出A,然後來試試吹C。」
口哨不好學,一開始幾乎都只能吹出氣,發不出聲音,只能一直練習,才能抓到訣竅,一對一練習,終於懂了對方的口哨意義。口哨班學生:「希望快點學會把聲音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