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任何運動比賽中,最重要的就是拔得頭籌,但科學家卻認為,拿到第三名往往比第二名更好。
美國科學家麥維琪指出:「平均來說,銅牌得主比銀牌得主快樂」,她解釋,第三名選手有種提高滿足感的正向想法(至少我贏了)。
截然相反的是,得到第二名的人容易產生「反向思考」,例如:「本來應該可以怎麼樣…」或是「假如事情不是這樣…那麼會怎樣…」的負向想法,降低了他們的快樂。
在最能凸顯這種狀況的研究中,研究方法是讓運動員觀看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夏季奧運頒獎典禮的畫面。
包括麥維琪教授在內的伊利諾州西北大學管理學院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根據銅牌與銀牌得主的臉部表情,就其滿意程度給分。
研究發現,得牌者的成績與滿意度之間有落差。
「在客觀評比條件上,表現較佳的人,他們實際上的感受,可能比輸給他們的人還要糟。」
溫哥華心理學家米勒表示,因為背負著贊助商、隊友與支持者的期待,都可能造成選手更大的失落感。米勒指出,雖然奧運的口號高呼「參與重於勝利」,但「如今而言,這有點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