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的植物,受特殊氣候的影響,極具地方特色。由於多風、多鹽、缺水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很多根部發達、葉片肥厚、耐旱、抗風的植物,且大多搶在夏天繁衍生命,所以,每年一進入夏季,繁花盛開,不論是路邊、海邊、荒地、岩縫,只要有一點點生存空間,耐力超強的野花們,就緊緊把握住,以色彩艷麗的花朵,展開它們的生命力,無意中為遊客帶來了最佳的視覺感受。
由於長期受海浪的侵蝕,綠島的海岸沿線,海階地嚴重崩壞,形成幾近垂直的崖壁。在崖壁上的土壤,極不穩定,每遇颱風或大浪,常導致土石的下滑或崩落,僅有一些深根性蔓狀藤本,如鵝鑾鼻榕仍生長其上。
鵝鑾鼻榕屬桑科,也是榕樹類的一種,常呈團狀生長,靠近海水邊岩石上的植株,則多呈匍匐狀,葉子較小。鵝鑾鼻榕崢嶸樹姿,在海岸地區構成極佳的植物景觀。
靠近海岸的土壤較為穩定,如果人為干擾少,連接海濱沙礫處,均分佈有海岸灌叢,主要有草海桐、林投、黃槿等,常形成單一的植物灌叢,有時也混生在一處,保護後方的生育地,這種情形,時常可形成海岸林。
草海桐是綠島常見的海岸樹種,常在砂原後方的海岸林前線叢生,也常和林投、黃槿等樹種混生,形成翠綠色的海岸灌叢。一般植株枝條密生,樹冠圓形,開白色小花,由於樹形優美,宜推廣作為綠籬栽植。
林投是非常普遍的海岸植物,生長在海岸林的最前線,成叢群簇聚生,是防風定砂的優良植物,民間也常栽植於海邊旱地,充作田園綠籬。海濱地區是由沙灘、礫灘及大小不一的岩石組成,前方有海浪拍擊,並有經常性的海風吹襲,生育地經常移動,尤其是細沙組成的沙灘,沙粒的分佈和砂丘形狀,更是無時不變動,屬於極不安定的生育地。在這惡劣的生長環境中,最常見的植物,有馬鞍藤、貓刺等少數種類。
珊瑚礁形成的生育地非常特殊,適生的植物種類,也和海岸地區其他生育地不同。綠島海岸沿線,目前保存良好而形成一定面積的珊瑚群落。這些地區所具備的特殊地形與植被,形成極具觀賞價值的景觀。
只生長在珊瑚礁上的水芫花,綠島當地人稱為「海梅」,樹姿天成,枝葉繁茂,葉形小,是樹石盆栽業者喜歡的對象,幸好在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的嚴加管制,得以留住這種稀有的海島植物。來到綠島,可千萬別忘了駐足欣賞一下這些極具生命力的可愛植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