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待富人 去年短徵2600億元 史上最慘 租稅負擔率估12.16% 近6年新低
【本報綜合報導】去年稅收短徵二千六百多億元,創史上最慘紀錄,國人租稅負擔率也大幅滑落,預估只有百分之十二點一六,創近六年新低。照理稅負應減輕,但多數人認為所得沒增加、稅也沒少繳;租稅負擔率降低的原因在於太多租稅減免和不公,造成稅負不均,才導致國家財政拉警報。
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曾公布一分統計資料,一對年收入一千萬多元的夫婦,利用捐贈列舉扣除等方式節稅,結果兩人一毛也不用繳。反觀年所得約九十萬元的中等收入家庭採標準扣除額報稅,要繳將近三萬元的稅。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孫克難抨擊,台灣稅制卻充滿許多「差別待遇」,像上班族要繳稅,軍人和教師卻免稅;靠辛勞賺取的薪水要課稅,許多投資利得卻免稅。儘管今年海外所得納入最低稅負,但會被課到的少之又少;更別提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兩成的地下經濟,統統不用繳。
「租稅負擔率」是指全國賦稅收入占國民生產毛額(GNP)的比率,據統計,政府每年課到的綜合所得稅中,薪資所得占七成五,二成五是非薪資所得。不過,國民所得的四大來源分別是工資、地租、利息和利潤,孫克難說,薪資一般占六成,但最近已不到五成,但要繳的稅卻沒少過;非薪資所得的比率提高,很多是高所得者的收入來源,卻享受租稅減免。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財政部前部長林全所提,全台最有錢的前四十人總所得超過二百七十億元,連第四十名年所得都超過三億元,想不到其中八個人一毛也沒繳,另外十五個人繳的稅還不到所得的百分之一。
一位資深財稅官員也指出,現在的租稅政策「重課勤勞所得、輕課資本利得」,且證所稅免課,真正受惠的是拿大錢去炒作的有錢人,民眾免稅利益很微小。
房屋稅這類財產稅評價太低,遠低於市場行情,間接助長房價炒作,倒楣的還是買不起房子的民眾。一位中央銀行決策官員就說,投機客只花房價一成的頭期款就買到房子,等房價上來出手獲利,「難到不該對投機獲利課重稅?」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租稅減免,光九十三到九十七年金額就高達五千八百七十八億,租稅獎勵沒完沒了;領死薪水的人就算月薪只有一、兩萬元,該繳的稅一毛也別想省。學者認為,這樣的稅制根本沒有公平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