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財政部長蕭伯樂二日表示,德國政府將購買從瑞士境內銀行竊出的約一千五百名涉嫌逃稅的德國人資料光碟。在預先發布的《奧格斯堡大眾報》專訪中,蕭伯樂說:「原則上,已做成這項決定。」
德國《金融時報》一日報導,一位線民掌握約一千五百名在瑞士開戶、涉嫌逃漏稅的德國人資料,願以二百五十萬歐元(約台幣一億一千二百萬元)代價提供給德國當局。
他並已交給德國政府其中五人的資料,作為「測試樣本」,據稱單這五人逃稅金額就高達二百五十萬歐元,估計德國將可從這一千五百名逃稅者追回逾一億歐元(約台幣四十五億元)的稅款。
金融時報報導,該線民是曾在瑞士匯豐銀行(HSBC)任職的資訊科技專家法契亞尼(Herve Falciani),但法契亞尼已嚴正否認。
德國總理梅克爾一日指出,只要有助於懲治逃漏稅行為,德國願意花錢購買這些資料;但瑞士政府表明,此舉將侵害在瑞士受法律保障的客戶隱私權,不會提供德方有關這些客戶的任何協助。
對德國財政部來說,藉收購「贓物」來追查逃稅其實已有先例。二○○八年,德國聯邦情報局曾支付五百多萬歐元,向一位線民購得一百六十名在列支敦士登境內銀行開戶的德國逃稅者資料,後來共追回約一億八千萬歐元稅款。
瑞士聯邦財政部長莫茲一日下午發表聲明:「購買偷來的客戶資料在瑞士是違法的,並且違反公共政策及善意原則,侵害相關客戶的隱私。」
德國該不該買這批資料也引發內部爭辯。中間偏左政黨認為應該買,以懲治逃漏稅的富人;中間偏右政黨則較分歧,許多人認為竊取資料是犯罪行為,德國不該跟罪犯交易,有人主張應先釐清法律問題再買。
蕭伯樂表示,迄今沒有法院質疑兩年前那些列支敦斯登資料的可採用性,因此他相信政府擁有堅實法律基礎。
瑞士的銀行保密制度有利外國富人逃漏稅,為此美、德、法等國均與瑞士爭執已久,緊張關係去年三月達到高峰,最終瑞士同意妥協,接受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金融事務行政互助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