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一次可完成卻分兩次做 健保局將審查各醫院申請費 評估檢討
【本報台北訊】全民健康保險住院診斷關聯群制度(DRGs),昨天滿一個月,病患就醫權益損害已逐漸浮現。健保局將審查各醫院申請費用評估檢討。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心臟內科醫師表示,這個月以來確實感受壓力,遇到兩三條心血管阻塞的患者,總會覺得天人交戰,一次打通阻塞的血管,病人只需受一次苦,但醫院卻會賠錢。
新的給付制度,心導管手術採包裹式給付,給固定的錢,如一次打通三條及三條以上血管,醫院需用掉更多球囊及手術耗材,每多打通一條血管,就得虧一、兩萬元。基於成本考量,除非病人危急,有些醫院希望醫師不用急著幫病人打通所有阻塞血管。如果病情複雜就分兩次手術,等半個月至一個月後再來一次。
除了心導管手術,類似荒謬情況也出現在眼科和骨科。原本症狀複雜的白內障患者,可以同時接受白內障及玻璃體切除手術,但某些醫院為了控制成本,要求醫師分開動手術;醫學中心收治的複雜性骨折個案也因此明顯增加。
醫界認為,DRGs實施後對骨科衝擊最大,彰化基督教院骨科主任洪瑞國舉例,下肢骨折患者,不管是斷一根或斷好幾截,給付金額都一樣,相當不合理。最近一個月,彰基急診室收治的複雜性骨折個案明顯增加,可能是其他地區醫院擔心不符成本效益,將患者轉至醫學中心。
「DRGs實施後,讓醫病關係更緊張!」義守大學骨科主任顏政佑無奈地說,最近常為了住院天數,跟病人及家屬討價還價,有些病人希望多住幾天,甚至還請民意代表說項,造成醫院困擾。
對醫師的抱怨,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指出,部分醫師的個人感覺很難代表實際狀況,須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與統計,才能有客觀的評估。健保局將在二月審查各醫院一月申請費用,屆時會與去年同時期就診情況比較。如果證實醫學中心的複雜性骨折患者人數明顯增加,半年內一定會檢討。
至於有醫院把同一手術分兩次開,蔡淑鈴說,這種作法民眾及健保局絕對不會接受。健保局已經重新分類訂出不同給付,希望醫師詳讀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