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年間,有個姓王的太監坐鎮福州,倚仗權勢,魚肉人民,作威作福。一年,他做六十大壽,大擺酒宴,還搭台唱戲。他將戲台搭在鬧市區朱紫坊巷口,行人往來都得往台下鑽,但是,懾於他的威勢,誰也不敢指責他。
有一位秀才名叫鄭堂,他雖嫉惡如仇,但勢單力薄,也奈何不了太監。在將要鳴鑼唱戲那天,鄭堂故意反穿大皮襖,手執大紙扇來和太監交涉。那太監看他這付怪樣子,有意想出出他的醜,他對秀才說:「拆台可以,你得對個對子,對得好,就拆;對不好,你這個秀才就得當眾鑽我的戲台。」鄭堂同意。太監出上聯:
穿冬衣執夏扇不知春秋;
這分明是在諷刺秀才。鄭堂不慌不忙,應聲對出了下聯:
朝北闕鎮南邦沒有東西。
周圍群眾知道其中的意思,都拍手叫好,弄得那個太監面紅耳赤。這句的「沒有東西」正好諷刺了這個皇帝的奴才身居要職,卻沒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