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銀行民營化後,各家為了爭奪市場大餅,紛紛使出各種手法搶生意,但從信用卡發卡量一落千丈後,銀行面臨業績挑戰,不得不將目標轉移到分期付款這個區塊。
某電子量販店以「分期零利率」大打廣告,並創下驚人的銷售業績後,帶動其他企業跟進,不但降價促銷,分期時間更長,也獲得很好成績;汽車業蕭規曹隨,搶攻中高階層的市場,引發另一波的買氣,可見「分期零利率」的策略,確實是出奇制勝。
面對廣大商機,銀行自然不會輕易放棄,問題是商家靠賣產品賺錢,銀行必須以利息維持營運,若依樣畫葫蘆勢不可行,只能變相轉型,表面號稱「分期零利率」,骨子裡卻收取高額「手續費」。
筆者常接到銀行的行銷電話,業務人員在遊說時,總是強調零利息,只收很少的手續費,讓人誤以為可延緩付款,且手續費並不高,可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經我查證,每月手續費百分之八,若以年息計算,高達百分之九點六,早就超過原來的利息了。
何況透過電話行銷,只要同意就算數,甚至連提前繳清都不行,當事人被一再剝皮,連反悔的機會都沒有,這對消費者非常不公平,這種只維護單方利益的方式,即使符合金管會的規定,必須修正。
為了減少困擾,大家在接到電話行銷或要辦理分期零利率時,應謹慎三思,別落入宣傳陷阱,雖然冤情可向消保管道申訴,總是勞心傷神。
宏信(嘉縣水上/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