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瑣談】大豐簋銘文

陳俊光/文.圖 |2010.01.28
1191觀看次
字級


簋(音軌)是古代用來盛放煮熟黍稷的器皿,亦是周朝時期重要的禮器,與鼎配套使用。
周禮規定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為五鼎四簋,士只能用三鼎二簋,不能隨意僭越。
在武王滅殷商之後,曾舉行盛大典禮,堪稱周朝的「開國慶典」。這一史實不僅僅記載於《史記》、《逸周書》等史籍中,在西周早期青銅器「大豐簋」的銘文中也得以印證。
大豐簋是一件方型座青銅簋,器物造型厚實莊重,有形有象,其四耳方座與特殊的夔龍紋為西周早期獨有器形。內底有銘文八行,共七十八字,記述了周武王滅商後在「天室」舉行祭祀大典,祭告歷代先祖和其父文王,並昭告天下武王已取代商王的地位,因此用這件簋器鑄造銘文以紀實。銘文曰:
「乙亥,王又大豐,王凡三方,王祀於天室,降,天亡又王。衣祀於王不顯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德才上。不顯王乍省,不肆王乍唐,不克,氣衣王祀!丁丑,王卿,大宜,王降亡勛爵復?。隹朕又慶,每揚王休於尊白。」
此簋銘文顯然是西周武王時期通用的文字;與殷商時期有稜有角的甲骨文結構比較,已脫去殷代筆劃銳利,取而代之是圓轉粗肥的金文。它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與文字價值,其銘文對偶工整,用韻協調,於商代文字所未見,開創了韻文最早的形式,是我國辭賦的濫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