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子老而變白,是自然的事,雖有些人少年白頭。
曾經有些老人,鬚髮長青不白,自嘲為「蒙不白之冤。」此語似是自嘲,而實為自傲。一般來講,染鬚、染髮的人,究係少數。今日女子染髮,那是為美,又當別論了。至於男人,老而白頭,染不勝染,何自苦乃爾!
古人有關鬚髮的詩和詞不少,讀過就忘了,現在記得的有三首,一是蘇東坡贈曹光洲的詞,〈漁家傲〉云:
「些小白鬚何用染,幾人得見星星點?作郡浮光雖似箭,君莫厭,也應勝我三年貶;我欲自嘆還不敢,向來三郡寧非忝?婚嫁事稀年冉冉,知有漸,千鈞重擔從頭減!」
此詞是純白話白描的應酬之作,也是牢騷之作,無可稱道的,只是證明古人染鬍子之風,一定極盛。
又一首是朱杜的詩,詩云:
「白髮新添何用染,幾番拔盡白還生;不如不拔由他白,那得功夫會白爭!」詩切白字,頗有趣。
另外一首是前清舉人的詩,更有趣。清制,各省可以選拔優秀舉人(較秀才高一級的),貢向朝廷考選。這種應選上貢的舉人,稱為拔貢生。當然,拔貢生越年輕越好。但,也有年老的。老年舉人,為參加拔貢競賽,往往拔掉鬍子,以裝年輕。結果,有些人鬍子拔了卻沒得拔貢。於是有人嘲之以詩云:
「欲拔貢兮先拔鬍,鬍卻拔兮貢又無,早知拔鬍難拔貢,悔不當初不拔鬍。」
這詩是我小時候聽來的,作者是誰,不知道,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