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沒有四季呢?
比起大陸型氣候,台灣四季並不明顯,可簡單分為:「東北季風季」、「春季與梅雨季」、「夏季與颱風季」三季。
先從影響台灣氣候的地理因素談起:
緯度:北回歸線經過台灣,南北氣候有明顯差別。(圖一)
位置:台灣位居歐亞大陸與太平洋交界,兩大區域上空不同性質的氣團,在附近交互作用造成天氣多變。海面又有溫暖的「黑潮」經過,使環境較為溫暖潮濕。
地形:全島多山、山脈呈南北走向,地形複雜,迎風面容易降雨,背風面比較乾燥。山與海之間距離近,海陸風交替產生每天的天氣變化。
多變的台灣天氣!
東北季風季:
九月底「秋分」,北半球陽光斜射,蒙古、西伯利亞一帶形成的大陸冷氣團南下,海洋性暖氣團後退,冷暖氣團交界處形成一波波「冷鋒」通過時會降雨,隨後的冷空氣南下就形成寒冷的天氣(圖二)!這種天氣型態長達半年之久,造成九月底到四月初經常吹「東北季風」,因為地形的原因,北部、東北部一帶常常下雨(圖三)。
春季與梅雨季:
三月底「春分」,太陽直射赤道,北半球回暖,太平洋上漸漸形成溫暖的海洋氣團;過了春分,寒冬與暖春交替,冷氣團與暖氣團勢力互有消長,有時「春暖花開」、有時「春寒料峭」,天氣捉摸不定。此時冷氣團仍有相當威力,兩股氣團勢均力敵僵持不下,五、六月間形成「滯留鋒」造成持續降雨稱為「梅雨」(圖四)!
夏季與颱風季(圖五):
梅雨過後,進入炎熱的夏季,六月底「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氣溫漸漸升高,七、八月間,有時太平洋高壓範圍變大、強度變強,氣流下沉,水氣無法形成,造成晴朗無雲、高溫炎熱的天氣;也有來自南海的「西南季風」水氣豐沛,潮濕、溫暖、不穩定,造成夏天悶熱潮濕、午後容易有雷陣雨。這段時間也常見颱風生成於赤道附近太平洋上,路徑向西而來,有的會登陸台灣,強風豪雨造成災害,也帶來豐沛雨量(圖六)。
「規律」卻又「多變」的台灣天氣有精采之處,看看同緯度的其他國家地區,常是乾燥的沙漠或莽原。能有豐富變幻的天氣型態,才能孕育如此美麗多樣的生態景觀,天祐寶島!〈本專欄每月刊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