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法句經】{51}勤修三學 親近善知識

文/本覺法師 圖/李鎬信 |2010.01.14
826觀看次
字級




「善哉見聖者,與彼同住樂。由不見愚人,彼即常歡樂。」

———《法句經》



佛教裡有一項重要的教義,要求我們將目前出現的所有現象,放到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當中去觀察。這項教義稱為「緣起」,向來備受強調,因為我們的人生將根據自己遇到什麼樣的人,而發生質的變化。

與什麼人相遇才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極大的影響呢?有關此問題,在佛教裡最重要的觀點為:不與愚人相見,而應積極地親近智者。佛陀所說的智者究竟是怎樣的人呢?根據《華嚴經.十地品》記載,那是勤修三學、體悟三空三昧後,走上三賢、十聖之路的人。三學即戒、定、慧,三學裡蘊含著為了追求清淨、寂靜而充滿智慧的人生,必須永無止境地修學之意。三空三昧則指必須在體悟三種空的道理基礎上,徹底實踐這三學。

三空三昧的第一項為「空三昧」,那是一種將世上的一切視為空的精神能力。在一般人的常識裡,世間一切皆顯得充實飽滿,但若追溯一切存在現象的根源,其實那都是空無一物的。如此一來,便能領悟到沒有任何一種東西是永恆的。

第二項是「無相三昧」,即洞察一切本無相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被各種外相所迷惑:富人的相貌、窮困的模樣、年輕的如花似玉、年長的老態龍鍾,還有各種美貌、醜態,不勝枚舉。然而,若能洞悉這些相貌的本來面目,乃是「白骨」之貌,甚至是像一撮灰燼般消散的模樣,那就具備了「無相三昧」。

第三項為「無願三昧」,即引導尚在痛苦中掙扎求存的一切眾生,早登涅槃之大悲願心,心中別無所求。然而,我們一睜開眼總是惦記各種願望,希望自己心中所求得以實現。如願以償時,心中就會感到幸福,並以此來支撐自己的人生,其他的日常生活則視為一連串的不幸,因而無法擺脫痛苦。

體悟三空三昧,我們便能走向智者的光明大道。有智慧的生活度日,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而邁向這條康莊大道的,便是所謂的修行。

通過三學與三空三昧修行而成的聖者,其人生有的僅僅是喜悅。這種已經體悟空性的智者,不受任何痛苦所動搖,內心亦不會有憂鬱。

安住於歡喜地,首先就要以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來實行布施,並由此而享受到至高無上的喜悅。這才是真正的涅槃之樂,是擺脫貪欲與執著的境界,也是不與愚人為伍的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