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問卷】宗教不同 慈悲一致

 |2010.01.13
706觀看次
字級

問:我常聽到許多基督徒會批評佛教或其它外道,我對這種行徑很不以為然,尤其我身邊許多基督徒都是這種態度,請問我該怎麼面對這種基督徒?

福報禪師答:宗教在傳播的過程中,必然有一定的阻礙,尤其外來宗教,基於民風、習俗的不同,及固有信仰的衝突,為讓當地人接受,必須有一些善巧法門,其中大抵用利誘和改革兩種方法。

例佛教一千年多年前傳到中國時,從印度經過中亞來到中國的僧人,很多都是用神通來幫人解決疑難雜症,以獲得人民認同和接受,這才能把佛法傳播出去,這是佛經所說的:「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基督教也相同,早期台灣老一輩的人,都還有每到假日教堂就會發放麵粉之類的印象,讓傳統信仰的人願意踏進教堂,先釋出友善態度,才能進一步宣揚教義。

另外,要在一個有著固有傳統信仰的地方,注入新宗教的思想,要引人注意,就須讓民眾有新的思維,早期基督教批評拜祖先只是拜一塊木頭、拜神像佛像是偶像崇拜等,其實都是方便法門,提供民眾在僵化的觀念裡,有靈活思考的空間。只是傳教士的方便法門,透過一知半解又熱中宗教的民眾一轉述,就變樣了。

這些方便法門,一旦已達到效果,就應該捨棄,回歸正統的教義傳播。神通、贈予、攻訐,都是不究竟的。

基督教講的是「信、望、愛」,是「愛你的敵人」,在〈馬太福音〉裡有一段話說:「……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這種法雨均霑的教義,和《法華經》裡的「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是多麼一致啊!

可見一個成熟的信仰者,能洞見他的宗教、他的教義,所要表達的思想,至於沒有營養的攻訐,只能同情此人既已踏進了信望愛之門,卻平白辜負了基督的博愛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