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這次活動的八所國中,幾乎都是首度嘗試「讀報教育」課程,因此每位熱心協助的老師,都是憑著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創意,試圖找出最適合國中學生的方式進行。
興趣引發 閱讀不難
以彰興國中為例,校方在一年級每個班進行「讀報教育」,時間多在每周一次的閱讀課,有些老師是利用剪報,發給學生閱讀、寫心得,也有的是使用學習單,希望同學找出新聞中的5W1H,藉此培養對新聞事件、文字的敏銳度。
長期觀察下來,校方發現一版「奇人妙事」的學習效果最好,不僅是因為圖片豐富有趣,較能吸引孩子興趣外,更能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另外,三版「綜合/社區」的專欄「另類財富」,更是老師們喜歡用的輔助教材,因為這些淺顯易懂的小故事,述說著做人處世的道理。對國中生而言,閱讀起來並不困難,無形中也能加強語文能力。
開放閱讀 效果即彰
和群國中的簡志雄老師表示,當初一聽到有讀報教育的活動,他立刻自告奮勇要做。由於他是三年級的國文老師,因此每周利用兩堂國文課的十分鐘時間,帶領大家閱讀《人間福報》文章,再讓同學寫心得學習單,沒想到實施一段時間後,學生們反應熱烈,愈來愈有興趣,還會要求老師增加讀報時間。
簡老師同時發現,他一開始採取的「指定閱讀」方式,效果沒有「開放閱讀」來得好,因為讓學生自己挑選有興趣的新聞來寫心得,反而讓他們自動自發地將一份報紙從頭翻到尾,而且還會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另外,仔細觀察學習單後也能看出,學生的確有明顯進步,除內容日趨多元外,思考能力、語文能力也都更好。
靜心讀報 給我報報
喊出「靜心讀報」口號的溪湖國中,雖然也是第一次進行「讀報教育」,卻發現每回派發報紙之後,同學們都馬上被吸引,迫不及待地讀起來,顯示一份沒有血腥、暴力的報紙,更適合國中生閱讀。
大村國中則以「校園小主播」方式,增加讀報的趣味性,每周利用五至十分鐘時間,舉行「給我報報」活動,讓同學上台播報新聞,不僅訓練學生「說」的能力,更培養「聽」的素養,效果一舉兩得。
另外,二林高中國中部在校園兩處川堂設置「讀報走廊」,將《人間福報》貼在布告欄上,吸引學生駐足觀賞。有趣的是,二林還有「小小世界通」有獎徵答活動,更鼓勵學生關心時事,成功營造讀報環境。